福州名贵海产贝类。俗名鲍鱼、九孔螺、牛眉。鲍属,腹足纲,鲍科。其外形扁平,具椭圆或耳状螺旋形贝壳。一般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0米许的岩礁内,以褐藻和红藻为食,身体的腹面肌肉发达,成为腹足,肉质细嫩,味道奇美,列海味之冠。壳又称“石决明”,具平肝、潜阳、清热明目、止血、通淋之功效。主治头目眩晕、骨蒸痨热、青盲内障、胃酸过多、淋病、吐血、失眠等症。壳的珍珠层厚,育出的鲍珠十分名贵。壳还可以镶嵌螺钿和工艺品。
福州海区自然分布的只有杂色鲍。1986年12月,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从日本长崎引进黑鲍苗1000粒和亲鲍100粒,在平潭白青大嵩岛吊挂海区试养成功。1990~1991年该所又分别从大连和台湾引进皱纹盘鲍和九孔鲍。同时,开展杂色鲍、黑鲍、皱纹盘鲍和九孔鲍的人工育苗和陆上工厂化养殖试验均获成功,并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省推广应用。1994年,连江、平潭县和福清市建成养鲍场23家,养殖池面积2.64万平方米,实际投产养殖面积1.41万平方米,产量12吨。其中连江县产鲍11.7吨,为全省之冠。2000年,连江、平潭、福清、罗源分别在海上和陆上养殖53.03万平方米和8.23万平方米,总产达359吨。其中,连江县海陆养殖面积达30万平方米,总产159吨,列全市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