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
2016-08-2610-30-07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山区传统养殖珍贵蛙类。俗称峪岽(蝈冻)、石鳞、石龠。属两栖纲,蛙科。体肥硕,背部色深棕,胸部满布黑色角质刺。成蛙体长约100~130毫米。主要分布于100~900米的山涧,栖息于背阴的山溪、水坑或瀑布,受惊扰即钻入石洞或石块缝隙中。

  棘胸蛙鲜美滋补,为宴席珍馐,可供药用。其味甘、性寒、具有滋阴、凉血、解毒之功效。民间常佐以适当辅料,加以炖煮、蒸煮,以利小儿强筋健骨,有助学步。还有治小儿遗尿、疳积、消瘦,成人低热心烦、不眠、声嘶音哑、脸红等症。
  1985年,闽清县池园镇投建福建省首家棘胸蛙养殖场,模拟棘胸蛙的生活环境,捕捉野生棘胸蛙进行人工驯养与繁殖,取得成功。后在闽侯荆溪、郊区宦溪、永泰清凉等地养殖。2000年产量约1万公斤。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