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日有牌油酥肉松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原福建盐运使厨师林振光(别号鼎鼎,今闽侯县上街人)在福州光禄坊创制。产品选用猪净红肉、白糖、红糖、酱油、熟油等原料精制而成,产品香甜酥松、油而不腻、入口自溶、营养丰富、老幼咸宜。为当时官吏、社会名流所青睐,成为佐餐佳品。随后顾客日渐增多,并成为福建省官员上京进贡的地方土特产,故又称“福建肉松”。光绪十六年,福建盐运使刘步溪题写“鼎日有肉绒栈在此”匾额,悬挂于林振光所设铺子作为招牌。民国4年(1915年),产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民国8年,长子林其昌继承产业。其昌幼受庭训,从艺学制,深得秘传,加工时精心配料,严谨操作,制法讲究、色味俱佳,故而产品独特,蜚声海内外,并以“古鼎”为注册商标在国民政府实业部存案。其昌殁后,再传长孙林祥华,营业不断扩大,生意兴隆,产品远销南洋各地,深受海外侨胞欢迎。名人萨镇冰曾撰“酥制肉绒福建第一,宝鼎老牌名震全球”对联赠给该店。民国20年,林其昌相继在福州台江大桥头、仓山观音井、鼓楼东街口、上海复兴中路、厦门中山路等地开设分店,产品远销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货品均由福州光禄坊总店批发供应。至1955年,年均产量12~24吨。
1956年,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该店并入福州市食品公司肉制品加工厂。同年,鼎日有牌油酥肉松被评为福州市传统地方名牌产品。1957~1980年,由于猪肉实行凭证定时定点限量供应办法,年均产量50吨左右,绝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1980年,该厂以“鼎日有”牌注册商标。1981~1989年,产品连续6年荣获国家商业部和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授予出口生产基地荣誉产品证书,在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银质奖。1985年起,取消凭票供应猪肉办法,年产量有较大幅度上升。1988年产量增至87吨。1990年又增至120吨。1993年起,由于罗源肉松、鼎鼎百年肉绒和福州花巷郑氏肉松等异军突起,对肉松市场冲击较大,产量下降。1995年产量降至55吨。2000年再降至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