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遵妫
2016-08-2605-24-23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陈遵妫(1901~1991年),字志元,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9年(192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后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民国15年春,毕业回国,就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教授,兼北京观象台编算历书工作。民国17年春,被聘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算学组主任。遵妫整理观测流星资料,写成《流星论》一书,被天文研究所列为专刊第三号。翌年,编算天文简历,完成国际航海书--《某某年天文年历》。民国23年,紫金山天文台建成,应邀负责变星仪观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广泛搜集有关资料,为拟写《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作准备。民国27年,参与昆明天文台建台工作。民国33年,参加甘肃临洮日食观测队,负责编辑观测资料,用变星仪拍摄造父变星。民国36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代理所长。民国38年,主持编成《天文年历》。先后担任中国天文学会总秘书、评议员、理事长、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国际天文协会会员等职。1952年,被派往上海接管徐家汇观象台,并任负责人。在沪期间,编著《航海天文年历》和《航空天文年历》。1955年,出任北京天文馆馆长。同年,撰写《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1956年春,参加中共代表团赴西藏考察,沿途收集西部地区的气温、气压、天气等气象资料,供将来在青藏高原建台作参考。是年夏,遵妫赴苏联参观、考察。翌年回国后,辞去北京天文馆行政职务,专心收集天文资料,将《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改写成《中国天文学史》,第一册于1980年出版。遵妫一生撰写近30部天文专著和普及读物,主要有《宇宙壮观》、《星体图说》、《大学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等。1985年,完成170万字的4册巨著《中国天文学史》。后病逝于北京。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