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懋榘
2016-08-2910-21-42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卢懋榘(1909~1941年),又名卢念刚,化名卢少南、马蒙新、茅居、藏举、新第、石滨、文迪、文龙等,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8年(1929年),考入福建协和大学政治经济系,担任校学生自治会常务干事、主席,兼任《协大学生》月刊编辑主任。民国20年,“协大社会科学社”成立,任研究部部长,开始对社会政治经济现状进行系统研究。民国22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福州青年会中学,在课堂上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领导学生声援“一二·九”运动,开展罢课、游行,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反帝斗争;并参加福州“反帝大同盟”组织的领导工作。民国25年,创办“玫瑰诗社”,懋榘的诗作《旱》在福州文坛引起轰动。翌年,组织“民众剧社”,创办文艺月刊《平凡》。同年10月,被选为“文艺界救亡协会”候补理事。民国27年2月,任《战友》杂志主编,参与筹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福州工委青年委员会宣传部部长、闽江工委组织部部长、南屿区委书记等职务。民国28年秋,中共福建省委撤退城市有被捕危险的干部,懋榘被安排到闽清县天儒中学任教导主任。民国29年初,奉派到福建临时省会永安“改进出版社”工作,任《现代青年》月刊主编,撰写大量抗日救亡的政论、杂文、文艺评论及有关青年问题的指导性文章。同年8月,化名马蒙新,调任崇安(今武夷山市)中共省委马列主义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兼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民国30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懋榘在掩护战友突围时被捕,押送到三元梅列(今三明市)集中营,于当年8月被折磨致死。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