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石山文化遗址社会性质研究
2016-08-3004-11-09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80年12月,福建省博物馆曾凡在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上提交的论文称:昙石山文化的社会性质问题,有两种意见:一认为是属于母系氏族社会;二认为是属于父系氏族社会。他们根据发掘资料,着重从墓葬进行研究。

昙石山遗址先后经过八次发掘,尤以墓葬最为典型。在附近榕岸庄边山和白沙溪头两处遗址,经试掘,也发现墓葬。这三处遗址的墓葬情况是:昙石山35座,溪头9座,庄边山2座。墓葬分布比较集中,随葬品都为实用器,墓葬者,是该遗址的居民。这3处遗址和墓葬,属于同一文化类型,庄边山和溪头,与昙石山的中层相当,其社会发展阶段大致也是相同的。

三处遗址的墓葬习俗特征基本相同,都具有父系氏族社会的若干特点:

(一)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判别氏族社会是母系还是父系的最重要方面,是两性在当时社会生产中所占据的地位,也就是他们分别所担任的职能。

昙石山文化的经济形态的显著特点是:渔猎业占着与农业相等或更为重要的地位。从发掘中看到,有相当时间居住形成的文化堆积,公共墓地即在其居址附近;人们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劳动,并饲养家畜。农作物虽然没有发现,但从事农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工具却发现不少,有砍劈用的石斧,有挖土用的石锛,有收割用的石镰、石刀和蚌刀等。这些工具当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反映当时人们已从事农业的劳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渔猎业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逐渐显示男子在生产中的威望。溪头男性墓中的随葬品多于女性,其随葬品中的石锛、石刀、石镞和陶纺轮等的变化情况,就是这种经济发展的反映。这时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生产中的主力。而妇女从事纺织和家务劳动。昙石山的八座女性墓,随葬纺轮的占半数,并且还有两座无任何随葬品,这种现象就是妇女被排挤的结果。其事例,在云南的佤族中也可以找到。佤族人死后,除放共同的东西外,还按照生前男女劳动分工不同而用不同的随葬品,男的随葬长刀和枪支,女的则随葬镰刀、布机和纺轮李仰松:《佤族的葬俗对研究我国远古人类葬俗的一些启发》,《考古》1961年7期。。

(二)婚姻形态出现一夫一妻制

母系氏族社会后期流行对偶婚,或由若干对偶婚结合而成的母系家族。在他们死后的公共墓地中,出现男、女、老、幼多人合葬(当然也有单人葬),或以女性为中心的多人合葬,或男女分别地区埋葬的现象。这在我国仰韶文化中是屡见不鲜的。而父系氏族社会则已由对偶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婚姻,并盛行一夫一妻制家庭。在他们死后的公共墓地中,出现单人葬,或一对成年男女合葬。而单人葬占绝对优势。昙石山文化中的墓葬正与这种情况相符合。且溪头遗址出现男性仰卧伸直、女性侧身屈肢面向男子的夫妻合葬。这种葬制,与中国父系社会的齐家文化相同。甘肃临夏秦魏家遗址103座墓中,多数是一男一女,男的仰卧伸直,女的侧身屈肢。齐家文化还出现冶铜工艺。溪头虽没有发现任何金属遗物,但在昙石山上层遗址中已经有了青铜器,并在昙石山中层有磨制精美的双孔石钺,这种石钺似有仿金属武器的特点。可见它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致是相同的。

(三)贫富分化,产生私有制

随葬品类别和数量的不同,反映当时氏族成员的财富不均。墓葬的随葬品有的一无所有,有的多达16件;有的小子比成年人的随葬品还多还好。这种随葬品的多少和优劣,是死者生前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反映当时人们的财富占有情况,也反映他们的社会地位。溪头的夫妻合葬墓,可能就代表着这个氏族中有相当地位的成员,或者是这个氏族中的首领。从现代民族志的资料可知,到了原始社会晚期,阶级的分化大多数是先从氏族酋长和巫师开始的,他们利用合法的地位扩大私有财产。同时,男性墓中还以生产工具作为随葬,说明生产工具已转为个人所有,私有制已经确立,男女社会劳动分工已趋于明显。这也可从现代民族志的资料中寻到线索,如海南岛黎族人民,就是“按死者的性别,放上其生前所用的生产工具。”由此看来,当时已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社会。

(四)轮制陶器业的出现

民族志资料证明,“妇女用手工制陶,男子,(而且也只有男子)则用快轮制造,并为快轮的发明人。”这种快轮制造陶器,它曾经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时期的产物,使这个生产部门转入男子之手而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中,还没有普遍出现轮制陶器,只有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时期,才普遍使用快轮制造陶器。从昙石山文化中的大量陶器观察,显然已采用快轮制作。这种制陶业的发展,只有在生产进步、相对定居生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这是实现社会转变的基础之一。

除此,在探索当时社会转变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应当看到,当时构成氏族社会基础的组织原则继续实行,即昙石山文化的人们还是生活在集体共有与集体分享的原则之下,维持这个原则的氏族共同生活仍然在,像公共墓地就是个明证。另方面又要看到新的特点在逐渐形成,氏族内部社会分工日益强大和出现的贫富的分化,例如随葬品的不同和多寡悬殊就是这个方面的反映。由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男子逐渐掌握主要的生产部门——渔猎业等,使妇女的劳动渐居于次要地位,导致妇女地位的改变,而依附男子。溪头的夫妻合葬墓,就反映这个事实。

昙石山文化正处于福建古代氏族社会深刻变化的历史阶段。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