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老建筑
2016-09-0108-50-11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原标题:凝固的历史 福州仓山老建筑巡礼

仓山老建筑-1.jpg

彭氏楼(现为师大校部胜利楼)

仓山区位于福州市城区南部,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北麓始建盐仓,该地俗称盐仓前,藤山遂道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

仓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被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占据,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政治扩张、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的根据地,并在近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留下了众多打破传统建筑风格的外国建筑,统称为西洋建筑。这些西洋建筑群作为中国鸦片战争后的产物,见证了福州近代史上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这一特殊的历史。

仓山老建筑-2.jpg

独立厅,位于塔亭路,1912年4月12日孙中山来榕在此处发表演说,并亲书“独立厅”三字

仓山区还是历史上有名的领事使馆区,外贸基地及航运中心,英、美、法等17个国家在仓山设立了领事馆或代办处,这些领事馆建筑成为近代仓山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强权政治下,列强以各种方式强租、诱租土地,《福州地方志》中记载的乌石山教案、川石山教案都是由于租用土地所引起的,更有甚者,于光绪元年(1875年)福州官府竟强购农田350多亩供“洋人”辟为“跑马场”(即为现在的市体校田径场),还禁止国人入内,后竟给以免租。

当时,仓山成了“洋人”的聚集地,在英领事馆旁还设有“万国俱乐部”(即为现在的乐群楼),乐群路的石厝教堂也称之为“国际教堂”。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国领事撤离,领事馆建筑改作他用。

仓山老建筑-3.jpg

谷氏楼

洋人同时还创建教堂,开办学校,开设医院、发行报刊、设立洋行等。由于西方经济、文化渗透,仓山区至今保存着英式、哥特式、罗马旋门式、东欧式及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形成了仓山区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区貌。

为了更为长久的利益,列强还进行文化渗透,他们不断地派传教士来仓山,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发行报刊等,以培养教徒,控制仓山的文化权。

仓山老建筑-4.jpg

清邮政司,现为福州邮电局宿舍,位于爱国路2号。为清末福州最大的邮政机构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布道士杨顺及弼理仁夫妇在仓山中洲建立第一所教堂,次年,美以美会布道士柯林在中洲开办了第一所教会学校。到清末,仓山已有基督教与天主教堂10几座,仓山9所学校中就有8所是教会学校,另有教会医院与洋人办的医院4所。其中较为著名的教堂有泛船浦天主堂、基督教天安堂、西门三官堂、仓前山乐群路小教堂、上渡天主堂、石厝教堂等。

仓山老建筑-5.jpg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位于塔亭路,聚龙尚书院小区内。此为汇丰洋行于1865年在福州设立的分行,图为整修过的汇丰银行

仓山老建筑-6.jpg

仓山警察局

仓山警察局,位于塔亭路口。民国六年(1917年)设立福建省会警察亭仓山地区第五警察署,民国29年,改为警察分局。

仓山老建筑-7.jpg

英国领事公馆

英国领事公馆,现为普通民居,位于槐英里5号、中国的著名影星胡蝶、在此住过,40年代戴笠来福州处理江秀清期间,也曾居于此地。民国初为一上海商人所购,疑为军统人员。


仓山老建筑-8.jpg

地下党发报台

无名建筑,现为仓山区广电局宿舍,位于槐英里4号。1932年到1942年福州地区中共地下党的发报电台秘密设于此地。有趣的是,这栋建筑和之前介绍的英国领事公馆(传说中的军统驻扎地)仅仅一墙之隔。

仓山老建筑-9.jpg

乐群楼

乐群楼,现为普通民居位于乐群路8号。是中国目前最早的西式娱乐建筑,最早的洋人俱乐部。由原烟台山附近各洋人领事馆集资兴建,以英国为主,抗日战争期间,为日本人占领,曾经一度沦为日本宪兵队慰安所。

仓山老建筑-10.jpg

国民党中央银行福州分行

国民党中央银行福州分行,现为仓前文化站娱乐中心(现在应该已经废弃了)。位于塔亭路口。民国初期银行林立,1934年原中国银行最早设立在观音井,随后国民党中央银行入驻此地。

仓山老建筑-11.jpg

西林小筑

西林小筑,现为普通民居,位于公园西路4号。民国时期福建督军李厚基的住房。

仓山老建筑-12.jpg

无逸山庄

无逸山庄,位于三一弄7-8号。曾为城工部福州市委的活动据点。

仓山老建筑-13.jpg

美丰洋行

美丰洋行,现为福州制药厂职工楼,位于观井路29号弄5号,可从烟台山公园往下走到,也可从观井路围墙中仅有缺口往上走到。这是清末由美国人进入福州创办的最早洋行之一,同时,也是福建地区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洋人商行之一,早期主要经营茶叶。

仓山老建筑-14.jpg

筠圃

筠圃,现为普通民居,位于竹园里1-6号。此住宅为民国海军总长陈绍宽先生以及亲友的房产。

仓山老建筑-15.jpg

美国领事馆

美国领事馆,现为福州卫生学校仓山校区图书馆(已废弃),位于麦园路84号。是福州地区领事馆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栋。

建筑是历史见证,是一种文化的沉积。仓山的西洋建筑见证了近代仓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是福州近代史的缩影。如今这为数不多的西洋建筑,它们夹杂着历史留给人们伤痛的记忆,它们同时也目睹了仓山的发展,它们见证了这城市过去的沧桑。这些西洋建筑就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当我们在旧房改造、在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们成批成片地毁灭后,我们拿什么向后人证实这段历史?

(本文来源:新浪福建旅游频道)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