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境域谈略
2016-09-0909-23-32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连江县志办  叶  峰

连江县位于福建东部沿海,介于北纬26°07—26°27′,东经119°17—120°31之间。东濒东海,与台湾一衣带水,县属马祖列岛与大陆最近点仅隔9.25公里;西傍福建省会福州,东扼闽江出口,为省垣屏藩;北控闽浙通衢,素为屯兵军事要地。

5000年前连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远古连江属扬州之域。夏代,属少康帝少子无余的封地,史称“於越”。周代连江属七闽地。春秋战国,属闽越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江属闽中郡地。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汉帝封给无诸的闽越国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灭闽越国,徙民于江淮间,连江属会稽郡地(郡治在今苏州)。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闽越遗民重建家园,自立冶县,连江属冶县地。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冶县改名东候宫,连江仍属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会稽南部都尉辖地置建安郡,连江属建安郡候宫县地。晋泰始间(265-274年),设温麻镇于连江伏沙,隶建安郡候官县。

晋太康三年(282年),连江首次置县,称温麻县,属晋安郡(郡治在今福州),县治伏沙(今敖江镇白沙村),县境域广阔,从闽江口连江沿海一直到福鼎。唐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光大元年(567年)晋安郡改名丰州,隋开皇九年,改丰州为泉州,大业二十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温麻皆属之。大业三年(607年),大裁郡县,福建三郡并为一,九县载为四,改闽州为建安郡,温麻县并入闽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连江属建州闽县地。唐武德六年(623年),改建州为泉州,析闽县原温麻地第二次设温麻县,同年,改名连江县,一直沿用至今。连江县取名,据南宋《三山志》云:“以县治连接江水,故名。”《大明一统志》则谓“县治南有连江,县名以此。”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都督府,领闽州(今福州)、泉州(今泉州)、建洲、漳州、潮州,连江属闽洲。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为福州,连江属之。之后,经过数朝更迭,至清,连江一直为福州辖地。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连江属东路道(后改闽海道)。民国14年,道废,连江为福建省直辖县。民国23年7月,福建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后相继改7个区、8个区、9个区)连江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福建重划7个督察区,连江三度为省直辖县。民国38年9月,连江隶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改名闽候专员公署)。1956年6月,闽候专署撤销,连江改属福安专署。1959年恢复闽候专署,连江复属之。1961年11月,连江从闽候专署划属福州市。1963年8月,连江再回属闽候专署。1970年7月,连江再度划属福安专区(翌年迁地改名宁德地区)。1983年7月连江重归福州市管辖至今。

唐武德六年,温麻县改名连江县后,同时割原温麻县地置长溪县(相当于今宁德、福安、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7县及政和县一半),不久并入连江县,连江县域与晋温麻相同。长安二年(702年),割连江东北4个乡重置长溪县。大中元年(847年),割连江县北1个乡置罗源场。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又割连江县招贤里5个图属罗源县。此后至民国初,连江境域基本稳定。据南宋《三山志》载,连江为望县,在福州府东北90里,境域东西95里,南北115里。东至海20里,西至怀安县界40里。南至闽县界25里,北至罗源县界45里。东南至海35里,西南至闽县25里,东北至罗源县境120里,西北至怀安县界90里。

民国25年(1936年)12月,东涌划归连江县辖。民国26年2月,琯头的新道、拱屿、塘头、竹岐、阳岐、山兜、塘边、溪边8个乡及川石、壶江两岛从闽候县划归连江县辖。民国30年2月,连江第二区巽北乡(巽屿、北山)及所属7个保划归罗源县辖。1954年8月,西洋岛划归霞浦县辖。1956年5月罗源上杭乡漈头村划归连江丹阳文朱乡。1956年6月,闽候县琅岐岛的闽琅镇及吴屿、金沙、龙凤、云龙、公婆等5个乡划属连江县辖,同年10月划回闽候县辖。1970年7月,福州郊区琅岐公社再次划属连江县辖。1975年12月,又划回福州郊区。此后,连江境域稳定不变,北与西北同罗源县毗连,西与西南同福州郊区紧邻;南隔闽江与琅岐岛相望;极南为壶江岛。全县总面积4280.15平方公里(包括待统一的马祖列岛)。陆地广67.8公里,袤36.5公里,面积1168.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112.02平方公里。2010年全县设凤城、敖江、东湖、浦口、东岱、晓澳、琯头、丹阳、长龙、透堡、马鼻、官坂、坑园、筱埕、黄岐、苔菉等16个镇,江南、潘渡、蓼沿、下宫、安凯、小沧等6个乡,270个村(居),总人口632223人(未包括待统一的马祖列岛)。居民以汉族为主,畲、回、壮、满、苗、蒙等23个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其间。

连江境内两组并列的山岭系鹫峰余脉,从西北部蜿蜒入境,逐渐向东南倾斜,直逼海滨,基本同海岸线平行。地貌类型多样立体构造良好。出露的地层、岩体,岩性以酸性为主,张扭性、压扭性断裂是主要断裂构造。海拔500米以上山峰108座,最高缺鼻峰海拔1028.5米。山地丘陵面积127.5万亩,占陆地面积72.8%;平源谷地47.7万亩,占27.2%。境内3公里以上溪流计73条,最大河流敖江是福建省第六大河流,发源于古田县,干流137公里,自西而东流经县境内6个乡镇63公里,流域面积720平方公里。闽江流经县境南部琯头汇入东海。沿海122个岛屿镶嵌在东海万顷碧波之中,海岸曲折绵亘209公里,岸线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天然港湾47处,著名的有“三湾”(罗源湾、定海湾、黄岐湾)、“三口”(闽江口、可门口、敖江口),其中闽江口琯头港、定海港和可门港都具有港深浪弱、潮落差大、不冻不淤、锚抓力强、岸线稳定、腹地开阔等特点,具备建设万吨以上码头的良好条件,历来为大中型船舶航行、靠舶和寄碇地,舟楫穿梭不绝。今可门港区已建成连江的一个重要经济开发区。为福建省未来发展大型临港工业的首选地。

连江山海兼有,自然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锌、银、铀、钨等15种,非金属矿产有高岭土、叶蜡石、花岗石、贝壳、泥煤等。花岗石遍布全县,储量1亿立方米。县境森林植被丰富,已鉴定树种有137科696种,以杉木、马尾松、竹类居多,珍稀树种有木沙       椤、银杏、苏铁、红豆树等。森林覆盖率57%。野生动物247科519种。县境海域滩涂广阔,海生资源尤为丰富。主要海洋渔类156种。浅海滩涂盛产缢蛏、花蛤、泥蚶、牡蛎、文蛤等。淡水鱼类有鲢、鲤、草鱼、鳗鲡、甲鱼、河蟹等。稀珍海产有鲥鱼、石斑鱼、丁香鱼、竹蛏、海葵、大弹涂鱼、锯缘青蟹、龙虾、珠蚶、鲍鱼、龟足、中华鲎等。

连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7-19.4摄氏度,无霜期304天,沿海基本无霜。年均日照1631.5小时,辐射量104.7千卡/平方厘米,蒸发量1263.2毫米,年均降水1000-1740毫米,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增,3-6月多阴雨,7-9月多台风暴雨,10月至翌年2月晴寒少雨。全县淡水资源总量30.6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7.7万千瓦,可开发5.7万千瓦。沿海潮汐落差平均5米,大官坂垦区最大潮差8.16米,可开发8万千瓦,境内已发现和开发贵安、岱云两处地热资源,温度均在62摄氏度以上,单井日涌泉3000吨以上。连江有着旖旎的滨海风光,也是闻名的鱼米之乡。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