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楼位于黄巷中段北侧旧19号、新36号。史载东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中原黄氏入闽聚居此巷,黄巷因此而得名。唐进士、崇文阁校书郎黄璞相继居此,建楼阁曰黄楼(民国时期尚留“唐黄璞故居”的石匾)。清雍正年间至乾隆前期为林枝春所居。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归梁上治、梁上国兄弟,后传梁章钜。嘉庆十七年(1812年)秋深,梁章钜回家开藤花吟馆,集里中诸名流觞咏,有《藤花吟馆画卷》。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梁章钜回乡养病,当年“修葺宅右小楼,榜曰黄楼。与同里诸耆旧以诗酒相往来,辑《三山唱和集》十卷”。次年又“修葺宅左小园,榜曰东园,分为十二景,有诗纪之”。十二景为:藤花吟馆、榕风楼、百一峰阁、荔香斋、宾月台、小沧浪亭、宝兰堂、潇碧廊、般若台、澹凼治、浴佛泉和曼华精舍。后其女梁环姿、女婿赵新居之。现正座尚存门厅与一进厅堂,而“东园”旧址已改建福建省文联宿舍;西侧的“黄楼”保存尚好。该花厅为双层楼阁,宽9米、深2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粉墙黛瓦,翘脊飞檐;梁架上描龙绘凤,楹门窗户都用楠木,而且做工讲究,雕刻精巧。楼上花格栏杆,宽敞走廊;檐口垂柱倒悬,雀替镂空,玲珑剔透;走廊两侧对向出挑露台,通连假山,上置盆景造型独特,颇具观赏。一层是敞开大厅,厅内金柱杠梁内侧木雕极为罕见,镶嵌各式木雕彩绘贴金人物。二层分隔为三间,正间为藏书 阁,次间作书房,各有九扇楠木花格门。楼两侧靠墙是糯米与三合土制成的雪洞,宽2米、深8米,高可容人,洞内云海苍茫、峥嵘突兀,至今东侧保护完好。楼前 天井,对面太湖石垒成的假山,小巧鱼池,拱形小石桥跨越其上,桥栏板上刻“知鱼乐处”四字,水清见底,群鱼游弋。沿小桥进入假山,怪石重叠,曲径盘旋,洞宽0.7至1米。沿石阶而上坪顶,东侧一座半边凉亭,造型精美,宝珠结顶,翘角飞檐,青瓦红柱,雕梁画栋,檐下雕塑人物故事、花鸟虫鱼,工艺高超;尤其垂 柱上刻有松鼠、燕雀、蜻蜓、谷穗、玉米等,亭周12个悬钟,各尽其致。庭内修竹数行,花木扶苏,环境清幽,格调高雅,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整座花园四周围 墙,自成院落,园内有一株珍贵的古芒果。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后又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