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志的记载内容是指行政区的设立、区划、沿革。该部分内容,在首轮新编地方志中,多以建置或建置沿革为名。
但是“建置”一词,不见于一般的辞书之中,即便是基本辞书《辞海》甚至连专业工具书《辞源》也没有收录,仅见于《汉语大词典》。其词义为5种:(1)扶植,(2)建立与设置,(3)建造,(4)建树,(5)设施。其中第2项的部分词义与地方志“建置”吻合。
旧志中的建置,并非专指行政区的设置、区划与沿革,许多情况下建置还包括街巷馆衙的内容。相比较而言,旧志的行政区部分,更多地采用地理作为题名,而非建置。历代正史的情况更为清晰,从《汉书》开始,州县等内容便归为地理志中,《隋书》、《新唐书》、《宋史》、《明史》等均沿袭之。在体例上,正史可被视作明清地方志之本源;在学科体系中,正史也可以称为史志的基准。因此,在古代的中国,行政区的内容应该总称为地理,而非建置,起码建置不是一个规范的专有词汇。
新编地方志,应该用行政区或者政区替代建置沿革作为该篇的标题。政区篇或者行政区篇的主要内容是行政区设置、区划与沿革,标题与内容衔接一致,无不融洽之处。
此外,旧志中有山川志、食货志,前者因为新编地方志的记载范围已经超出了旧志,除了山脉、丘陵以及河流等,还有气候、土壤、地质、植被等等,山川一词已经无法包容我们所认识的自然环境要素,甚至连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等分类也科学化,远非旧志的描述性内容,故用“自然环境”一词来取代之。食货在古籍比较常见,且其词义与经济更为接近,可以说在词义上,食货就是古代经济。但是,今天书面与口语中,食货已经被经济所取代,新编地方志在词汇的使用中也广泛采用经济而不食货。
(本文摘自:《当代志书编纂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