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
2017-04-2808-32-11来源:搜狐公众平台

原标题:福州上下杭最新照片大曝光!真是美呆了!

  若时光倒流百年,在福州上下杭看到的应是满目繁华。如果说三坊七巷是达官贵人会聚之处,那么上下杭毫无疑问是百年前福州的CBD(中央商务区)。重建后的上下杭让人期待不已,希望揭开神秘面纱后的上下杭能让福州文化历久弥新,相信上下杭的故事不会停止......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明确保护的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不仅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传承福州闽都文化的重要区域。根据规划要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为西到白马路,南至苍霞新城、合春弄、三捷河、中平路,东到三通路,北到学军路,总用地面积为31.73公顷。

  

  三捷河两岸保存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其中张真君祖殿为明朝时期历史建筑,宝寿堂、观音庵、三通桥、星安桥等为清朝建筑,法师亭、永春公所等为民国时期所建。

  

如今的三捷河两岸修葺一新,透着小清新。

  

主入口在三捷河东侧,下杭路、隆平路、中平路上也分别设置了入口。

  

采峰别墅,福州近代别墅建筑的优秀代表,福州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近代中西合璧民居建筑之一,由马来西亚爱国侨领杨鸿斌建于1920年。

  

别墅门口的大树已经参天,浓荫蔽日。那一抹浓烈的绿,与墙上的青苔相呼应,吐露了时光的秘密。

  

  横跨河岸的三通桥。三通桥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花岗石二墩三门拱桥。桥栏石板有“嘉庆丙寅年仲秋吉旦造”题刻,至今保存完好。

  保护规划将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和价值具体概括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格局的重要组成;近现代福州城市近代化进程全面、连续的见证;以闽商为代表的福州商业金融业发展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多元文化和多元阶层融合发展的社会和物质反映;与山水紧密关联的街区发展历史和文化;福州近代传统建筑演进的集中体现;福州革命先驱的前沿阵地等7大特点。并从功能结构的角度划分出了7个功能分区,分别为上杭路商贸会所区、下杭片商业休闲区、三捷河休闲旅游带、龙岭顶民俗休闲区、文化展示区、商业体验区和创意街区。

  

三通桥下停着一艘游船。未来三捷河会设置水上游船。

  

  星安桥。星安桥建于乾隆丙午年(1786年),嘉庆、光绪、宣统和民国年间都曾重修过,石构拱桥,二墩三孔。桥上原先有棱有角的石板,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变得平润圆滑。

  

星安桥桥头的榕树,已有相当年月。

  

上下杭原有的很多老建筑,都被保留下来,露出些许沧桑感。

  

  

中式门头,西洋风格的窗户和铁艺阳台,上下杭很多老房子都是这样中西合璧。它们放在同一栋房子里,也并不违和。

  

  

  

灰砖配淡蓝色的门窗,红砖配黑色的铁艺栏杆,文艺风扑面而来。

  

三捷河沿岸主要是一些小规模、连续的小店铺,一层至二层是柴栏厝式建筑。

  

  

  

民国风格的砖楼错落有致,建筑中还有天井空间。灰墙红砖之间,时常有鲜花绿植点缀其中。

  

新种上的鲜花,已经盛开了。

  

河岸的透明玻璃建筑。按照规划,沿河将开设酒吧、咖啡馆、茶座。想象一下,将来坐在河边一边喝咖啡、喝茶,一边欣赏沿河风光,好不惬意。

  

张真君祖殿。

  

建郡会馆。

  

陈文龙尚书庙。将来,张真君祖殿、陈文龙尚书庙、观音庵、法师亭都将成为文物及民俗文化展示区。

  

福州市工商联旧址。

  

台江书院旧址。

上下杭街区里有很多这样的参天大树,它们默默见证了上下杭几百年繁华景象。

古老的别墅区,偶尔有一两个行人经过,这样的街道,仿佛电影里的场景。

老墙之内还有一些人居住,生活气息浓厚。

  

三捷河旁的这棵大树,已有几百年树龄了。很多上下杭的老居民,对它都有很深的感情。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景区还没建好,市民白天可以去上下杭街区走一走,但很多历史建筑还不对外开放。不过,改造还没完成,就已经这么美了。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它未来的模样吧!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