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方志委陈秋平主任在2017年全省地方志机构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2017-06-1603-51-15来源:

创新发展  彰显作为

全力推动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2017年全省地方志机构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陈秋平

(2017年4月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第十次省党代会精神,传达贯彻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17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6年全省地方志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抢抓机遇、拓宽思路,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全力推动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黄琪玉副省长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我省地方志工作取得的可喜业绩,并对全省方志系统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进程中彰显作为寄予厚望。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认真学习领会黄副省长重要批示精神,并抓好贯彻落实。

我主要讲四个方面:

一、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17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17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6—7日在广州召开。我和厦门市方志办白延蜻同志出席工作会议,浦城县方志委主任涂志华代表我省就地方志资料工作和方志资源利用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在会上作了题为《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讲话。他指出,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全面认识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准确认识地方志全面转型升级的基本内涵,努力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大局化、全面化、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全国化、国际化。

他全面总结了2016年工作。他指出,2016年是改革年、创新年,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奋力拼搏、锐意进取,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扎实到位,志书编修体系进一步完善,年鉴工作又上新台阶,旧志整理工作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方志馆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用志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地方志理论研究稳步推进,依法治志取得较大进展,地方志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省在贯彻落实全国《规划纲要》、旧志整理、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他部署了2017年要着力抓好的十三项工作:一要深入学习贯彻,推动《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要全面推进修志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志书;三要继续加强年鉴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年鉴;四要有步骤开展旧志整理工作,延续历史文脉;五要稳妥推进地方史工作,加强规范管理;六要扎实推进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提高方志理论话语权;七要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事业发展活力;八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蓄事业发展新能量;九要加强方志馆建设,规范方志馆管理;十要深入挖掘地方志资源,提高服务大局能力;十一要推进依法治志,加大执法力度;十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障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要加强中指组及其办公室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在总结讲话中就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全面总结经验,准确把握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律;二是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凝聚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动力;三是地方志工作要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二、2016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主要成效

2016年,全省广大方志工作者劲头足、思路宽、工作实;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立足实际、谋划长远,撸起袖子真抓实干,亮点不断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新”上:

(一)依法治志取得新进展

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支持我省地方志工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做好第二轮志书和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地方志工作有关内容列入政府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和全省“十三五”规划。于伟国省长批准成立《福建年鉴》《福建省志》编纂委员会,并担任编委会主任,专门为全省会议作出重要批示,专门听取省方志委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时任副省长、现任省政协副主席的李红同志专门听取省方志委工作汇报,担任《福建年鉴》《福建省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出席全省会议并作讲话。省方志委开展全省地方志法规执行情况督查调研的前期工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意见》;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省地方志法规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完善优化内设机构职能。

市、县(区)也积极推动落实依法治志。宁德市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出台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福州、漳州、南平、泉州市和德化县、石狮市随后也相继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完成初稿,三明市出台贯彻落实全省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泉州市将第二轮修志纳入市“十三五”规划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所辖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重要内容;宁德市把志鉴编纂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组织开展地方志法规宣传月活动常态化,取得较好成效;莆田等市将地方志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评。

(二)志鉴主业实施新举措

一是着力推进第二轮修志。实施“一志一策,因志施策”的工作方法,倒排时间表,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工作。省志方面,修订《第二轮〈福建省志〉分志编纂、评议与审定验收工作规定》,规范工作流程;转变一人一志的“单兵作战”方式,采取多人集中打“歼灭战”,加快了审稿进度。至目前,已出版和交付出版省志35部,占总数83部的42.2%;进入验收阶段3部,占总数的3.6%;进入一审、二审、总纂阶段22部,占总数的26.5%。市县志方面,进一步依法依规分清省市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权限和职责,既加快了工作进度,又指导带动了设区市依法履职。龙岩市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福州、南平市整合县(市、区)修志人员参加志稿评审,建立专家库;厦门市以市政府督办的形式征补志稿资料;漳州市建立修志工作周例会制度;泉州市强化对下指导,从篇目制订开始全程介入县级志书编修工作;莆田市采取集中汇报与下乡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督促县(区)加快志鉴的编纂进度;宁德市建立志鉴编纂月报制度, 县(市、区)志稿全面完成评议。至目前,已出版和交付出版市、县(区)志44部,占总数93部的47.3%;正在审查验收13部,占总数的14%;已开过评稿会、正在修改18部,占总数的19.35%;正在总纂18部,占总数的19.35%。

二是切实加强年鉴工作。首次召开《福建年鉴》审定验收会,《福建年鉴》2015卷出版发行,2016卷交付印刷;2016年11月,承办第一次全国省级综合年鉴研讨会和年鉴精品工程指导会,进一步提升我省年鉴编纂水平。加强对全省地方综合年鉴的指导,组织召开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推进会,举办主编、编辑、撰稿人业务培训班,帮助减免近40个市、县(区)综合年鉴行政区划图制作费,在巩固“全部开编、全部出版”成效的基础上,指导推动各地落实“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扎实推进全省精品年鉴试点工作,确定五家试点单位,组织召开试点工作座谈会,明确工作要求。龙岩市组织开展“年鉴质量年”活动,实施“一鉴两版”(政务版、民用版),开展知名年鉴品牌建设,首批确定新罗区方志委、上杭县方志委两家试点单位;漳州市建立“漳州年鉴”微信群,形成“年鉴进度跟踪表”;宁德市组织年鉴工作“走出去”活动,到上海、江苏等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取得较好成效。在第一次全国年鉴工作会议表彰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中,《泉州年鉴》2014卷、《晋江年鉴》2013卷、《武警福建总队年鉴》2014卷首获特等奖,实现新突破;《厦门年鉴》2014卷、《集美年鉴》2014卷、《福建军事年鉴》2013卷获一等奖;《福州年鉴》2013卷、《大田年鉴》2012卷、《涵江年鉴》2013卷、《惠安年鉴》2013卷获二等奖;《福安年鉴》2012卷、《清流年鉴》2013卷获三等奖。《福建年鉴》2014卷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是积极推动旧志整理。扎实推进《闽台历代方志集成》大型文献整理出版项目。目前,“福建省志辑”“台湾志书辑”已交付出版。此外,点校出版民国版《福建通志》,与省图书馆联合影印出版明淡生堂抄本《瀛涯胜揽》,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合作完成日文版《僧宝传》编译工作,即将交付出版;指导推动明永乐版《政和县志》等旧志重印出版发行。平潭综合实验区完成全区首部旧志民国版《平潭县志》的点校工作,即将交付出版;晋江市方志办出版《晋江文库》系列,乾隆版《晋江县志》等书籍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特藏室。 

(三)特色志书收获新成果

省方志委组织编纂的《福建乡规民约》出版发行;持续推进《福建寿山石志》《福建茶志》编纂,《福建寿山石志》完成初稿,各设区市还编写本市茶志;《妈祖文化志》完成审稿,即将交付出版;《闽学志》即将提交审查验收;启动编纂《福建姓氏志》。组织开展“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申报审核工作,石狮市《永宁镇志》被列入国家首批中国名镇志,并已正式出版。泉州市编纂的《泉州地情系列丛书》(第1—3辑)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福州市编纂的《船政志》出版发行;厦门市依托社会力量编写《近代厦门历史资料汇刊》;三明市编纂出版《三明民俗风情》;南平市编纂出版《南平名产》《闽北诗谭》;龙岩市加快编纂《闽西生态建设志》;宁德市编纂出版《宁德家训•乡规民约》;等等。

(四)基础平台实现新突破

一是方志馆(库)建设进展顺利。省方志馆修缮改造布展项目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即将进场施工。福州市政府同意在三坊七巷设立福州市方志馆,面积约1100平方米,并同意按照“一馆两址”思路,在福州市图书馆设立方志专区。省方志委继续开展第三批三级志鉴等地情书籍配送工作,支持各地方志书库建设。全省70多个市、县(区)方志委(办)设有方志书库(资料室),约占总数的85%。

二是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拟定我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草案);福建省“数字方志”二期项目建设通过验收,新增数字化志鉴等地情书1100册,省方志委网站数字化资料达6.5亿字,网站改版基本完成,与部分市、县(区)联网工作进入测试阶段;开通“福建方志”微信公众号。全省50多个市、县(区)开通地情网站,约占总数的60%。南平市及所辖县(市、区)方志委已全部完成网站建设;福州、泉州、龙岩、三明等市地方志网站升级改造;龙岩建成地方志资源全文检索数据库;漳州、南平、龙岩等市新开设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

(五)开发利用有了新亮点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社会。全省方志系统把服务大局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省方志委着手整理海疆方志史料,并建议中指组推动海疆方志文献整理研究,取得积极成效。福州市配合市委组织部,结合史志资料,整理全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参考资料约1.2万字;厦门市积极参与社区书院建设,打造“厦门历史地情”专题特色讲堂,“厦门文史沙龙”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漳州市举办“漳台关系”地情专题展览;泉州市发布南海主权佐证材料,《泉州晚报》对此事进行采访报道,引发反响。三明市会同有关单位联合成立三明市闽学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三明文献汇编》(暂定名)专题调研,参与朱子(闽学)文化品牌建设;莆田市为南日岛万亩海洋牧场建设等项目规划提供地情资料,为花蛤、紫菜等海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提供志书记载等佐证资料。  

二是拓宽渠道多源收集资料。省方志委开通资料收集邮箱,及时收集、整理、保存有价值的方志图像资料。泉州市“四位一体”系统保存地情资料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上推介。福州市建立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和信息收集机制,编纂《福州月报》。宁德、三明等市开展省际志书交换。

(六)干部队伍展现新面貌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七个一”系列活动、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和“方志文化年”活动,持续加强机关党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五型”机关建设。全省方志系统书画、摄影作品评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省方志委2名同志分别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开展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37人、15家单位受到表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驻村蹲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举办各类研讨会、业务培训班,持续开展中青年学术人才梯队建设和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福建史志》办刊水平和地方志学会建设。各市、县(区)也积极整合盘活人才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漳州等市方志委党支部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龙岩等市方志委获评文明单位。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地方志工作者辛勤耕耘、修志问道、不懈努力、开拓创新的结果。我代表省方志委,向全省广大方志工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形势下对地方志事业加快发展的期待,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地“一纳入、八到位”落实不够平衡,尤其是机构不健全和人员偏少、编制被占用等老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二是第二轮修志进度偏慢,尤其是部分省志分志进度滞后;部分单位向《福建年鉴》报送资料不够及时,影响整体进度;还有少数地方综合年鉴未公开出版;志鉴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方志馆(库)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比较滞后,发展不够平衡,地方志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四是队伍整体结构不够优化,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缺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面对这些老问题、新困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实干苦干的作风认真加以解决。

三、全面完成2017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2017年是我省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启动年,也是实现2018年基本完成、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第二轮志书编修任务的关键年。全省方志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全国、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部署要求,开拓思路、创新发展,着力推进依法治志,着力突出志鉴主业,着力坚持修志为用,着力夯实基础平台,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努力打响方志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省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2017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把握大好发展形势,树立方志文化自信

当前,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从国家层面看,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出台《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修志编鉴写入全国“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表明地方志事业发展已经纳入国家“五大建设”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地方志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实施在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省级层面看,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出台《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把地方志工作写入全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彰显了地方志工作在建设新福建和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龙头引领。时代为我们创造了发展良机,也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和任务。我们要把握机遇、趁势而上,胸怀大局、着眼长远,坚定自信、推陈出新,通过编修、利用方志文化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的工作大局,推动方志文化“走出去”,充分展示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今年省方志委将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合作,系统收集、整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丰富发展方志理论成果,指导推动修志实践。

(二)创新方式突破难点,切实落实依法治志

要紧紧抓住依法治志这个“牛鼻子”,以落实“一纳入、八到位”为总要求,以建立完善地方志规范文件为基础,以行政督促检查为手段,全面推进地方志工作法治化建设。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今年底前要全部出台当地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其他县(市、区)也要出台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压实各项工作任务。省方志委要进一步完善责任清单、制度办法,依法全面有效履行相关职能。二要精心组织好全省地方志法规宣传月活动,动静结合、创新方式,探索采取文艺会演和进高校、进社区展演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宣传的层次和覆盖面,实现全省三级地方志法规、文件学习宣传贯彻率达100%。同时要全省联动、造出声势、扩大影响,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地方志工作的氛围。三要开展全省地方志法规纲要落实情况调研,重点督促、推动“一纳入,八到位”的落实。要综合运用督促检查通报手段,积极协调省政府效能办,争取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对各地各部门志鉴完成情况和向《福建年鉴》供稿情况进行通报,推动“两全”目标的完成。

(三)持续涵养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精品志鉴

一要全力推进第二轮修志工作。当前,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时不我待、任务艰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抓紧抓实。要继续实施“一志一策、因志施策”的工作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梳理路线图、时间表,确保如期完成编修任务。在省志方面,要加强工作力量、分类指导、业务联系、行政推动,着力突破重点难点,争取年内完成电力工业志、铁路志、民政志、发展计划志、卫生志、知识产权志、劳动保障志、人物志(下)、船舶工业志、华侨志等10部省志分志的验收并交付出版,使省志分志出版数达56.6%。在市、县(区)志方面,要加强交流研讨、典型引路,福州市志稿已通过审查验收,要尽快交付出版;南平、宁德、厦门、漳州等设区市要尽快完成志稿修改并交付审查验收;泉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要尽快完成志稿总纂并召开评稿会。此外,各设区市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志稿的审查验收工作,同时重点加强对若干县(市、区)志的指导,以点带面,全面加快县级志书编修进度,争取年内90%市、县(区)志完成总纂或召开评稿会,70%交付出版。

二要着力做好年鉴工作。要认真做好《福建年鉴》2017卷编纂工作,改进和完善供稿、编辑、审稿、验收流程,各承编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撰稿任务,确保《福建年鉴》按时保质出版发行,发挥省级综合年鉴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加强对全省综合年鉴工作的指导、督查、培训,多措并举,努力解决部分县区出版经费困难问题,力争年内实现全部公开出版。要探索建立地方综合年鉴审稿制度,制订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标准和图照使用规范,全面推进精品年鉴工程,努力培育1—2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年鉴。要加强对专业年鉴、部门年鉴的指导,不断扩大年鉴编纂覆盖面。

三要大力提升志鉴质量。要秉承史家优良传统,坚持存真求实,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修志编鉴。要始终坚持质量至上、“质量立志”,涵养工匠精神,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主编负责制和总纂“一支笔”统稿、志稿评议、审查验收等制度,探索建立资料年报、专家修志、全程跟踪、质量评估等机制,逐步形成编纂、出版、印刷三环节无缝衔接的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把好资料关、编纂关、审核关、出版关,努力打造精品志鉴。

(四)突出特色服务大局,用活用好方志资源

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是篇大文章,省方志委今年在这方面将以特色志编纂、资料收集为重点,着力打好“五张牌”:一是打好“闽台牌”。持续推进《闽台历代方志集成》大型文献整理项目,今年要出版“福建省志辑”“台湾志书辑”和《妈祖文化志》,适时组织前往台湾地区和莆田湄洲妈祖祖庙举办首发仪式,并配合首发式举办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推进《福建姓氏志》编纂,从编修地方志这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中论证“闽台本同源,两岸一家亲”,深化闽台方志文化交流,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二是打好“海丝牌”。加强闽侨、闽港、闽澳方志文化交流,尤其要开展与“海丝”沿线国家方志文化交流,推动方志文化“走出去”,继续收集、整理、出版“海丝”系列方志文献,争取年内出版一批相关书籍,提供资政参考,服务“海丝”申遗和我省“海丝”核心区建设。三是打好“特色文化牌”。持续推进《福建寿山石志》《福建茶志》编纂,协同海茶会举办重走万里茶道活动启动仪式,挖掘整理我省世界遗产、非遗、地方戏剧、特色民间技艺等特色文化资料,适时启动编纂莆田木雕、德化陶瓷、惠安石雕、福州漆艺等特色产业志。四是打好“朱子文化牌”。出版《闽学志》,挖掘历史智慧,传承理学文化。五是打好“名镇名村牌”。重点指导我省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编纂名镇志、名村志,争取列入中国名镇、名村志丛书,适时启动福建省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志系列丛书编纂,丰富我省地方志成果群。同时探索通过拍摄宣传片、VR展示等手段,宣传名镇名村。各地也要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实施项目带动,拓宽服务思路,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实效,多出亮点、形成特色、打造品牌,以有为谋有位。

(五)高点谋划精心推进,持续加强馆网建设

一要加快省方志馆项目建设,争取今年完成书库、办公区域规划建设,同步开展地情展示设计、布展工作,重视挖掘方志资料,重点突出海丝、闽台等元素,引入VR等高新技术,2018年底竣工并对外开放。同时,要积极探索国家、省、福州市三级联合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方志馆的可行性,积极推动加挂国家方志馆分馆牌子落地。已建有方志馆的地方,要通过举办特色展、专题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发挥方志馆地情展示、教育、研究平台的作用,不断扩大方志馆的影响;尚未建立方志馆的地方也要因地制宜,积极争取建立或以适当方式推进方志馆建设。二要加强方志书库建设,不断提升省方志书库专业化、特色化水平,加大闽台、海丝文献资料收集力度。要持续开展志鉴等地情书籍统一调集配送工作,争取全省三级方志书库建设覆盖率达90%。三要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完成省方志委网站升级并上线运行,争取启动实施全省志鉴在线编纂系统,推动各设区市全部建成地方志网站,争取实现省与设区市地方志网站全部联网,同时通过提供建站模块等方式,大力支持县(市、区)建设地方志网站,争取全省三级地方志网站建设覆盖率达70%。持续办好“福建方志”微信公众号,不断扩大我省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影响。

(六)大力坚持“人才兴志”,建好建强方志队伍

一要加强人才培养,整合盘活现有方志队伍力量,持续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和课题研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方志工作者参加学习培训进修,推动干部能进能出,加大交流力度,逐步培养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的方志队伍。要推动“开门修志”,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地方志工作,高起点建设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方志文化)专家委员会,吸纳跨行业、多学科的专家参与,不定期开展方志文化交流活动,团结、汇聚省内各方面专家学者。二要加强“五型”方志机关建设,继续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标准、严要求持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做好机关文秘、行政后勤、组织人事、财务、老干和安全保卫等各项保障工作。要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全省方志系统党建“三级联创”和“方志文化年”活动,省方志委要争创第十三届省级文明单位,各地也要争创一批特色鲜明的各级文明单位。省方志委要不折不扣完成巡视整改任务,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出台2017版制度汇编,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管人、管事、管钱、管物,加强党务、政务、事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定不移地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方志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做到两结合、双促进,两手抓、两手硬。就加强全省方志系统党的建设,我提四点要求:

一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上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章党规党纪,进一步严明党的“六大纪律”,尤其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全省方志系统每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自觉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言行,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做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要弛而不息改进作风。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要注重将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消除风险隐患,切实做到按制度、按规矩、按程序办事,促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负责人是方志系统的“关键少数”,要坚持以上率下,把好权力“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发挥表率作用;方志工作者也要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省方志系统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强化党员干部党员意识、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自觉性。省方志委要充分运用巡视整改成果,进一步落实责任、推动工作;要严格落实机关纪委的监督责任,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加强执纪监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同志们,全国、全省《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全面完成“两全”目标的攻坚战已经打响,我省地方志事业面临难得的机遇、发展的春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方志文化自信,增强方志文化自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全力完成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水平与质量,为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