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州治在闽县。武德四年(621年),建州州治移建安(今建瓯),当时,闽县属建州。武德六年(623年),建州析部分地置泉州(今福州,州治在闽县),辖闽县、侯官、长乐、连江、长溪5县。武德八年(625年),改名丰州,置丰州都督府,治所仍在闽县,领泉、建、丰三州。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改称泉州,增辖南安、莆田、龙溪3县,属岭南道。圣历二年(699年),析南安、龙溪归武荣州,析长乐南部置万安县(今福清)。景云二年(711年),改名泉州(今福州)为闽州都督府,治所在闽县,分出莆田归武荣州(同年改武荣州为泉州,即今泉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因州西北有福山,改称福州都督府(福州之名自此始),属江南东道,仍驻闽县。下辖闽县、侯官、长乐、连江、长溪、万安6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福建经略使,治所在福州,领福、建、泉、漳、潮5州,福建之名自此始。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督福、泉、建、汀四州,漳州、潮州归岭南道。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增置古田、尤溪两县,隶福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长乐郡,治所在闽县,仍隶江南东道。是年,万安县改名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福州都督府升为节度使,领福、泉、建、漳、汀、潮等六州。乾元元年(758年),复称福州都督府。肃宗大历六年(771年),罢节度使,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简称观察使。乾宁三年(896年),置福州威武军。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的福州名称经历了丰州、泉州、建安郡、建州、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福州等多次的变化,最后才确定为福州。同时,唐朝政府先后在福州设置都督府、经略使、都防御使、节度使、观察使等行政机构,以督领当时福建诸州。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光、寿军入闽,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升福州为威武军,授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次年,王潮卒,王审知代立。
唐代福州县数,据《三山志·地理类》记载,共领县8个,分别是:闽县、连江、侯官、长溪、长乐、福唐、古田、永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