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全目标” 提升服务能力
全力完成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陈秋平
(2017年8月22日)
同志们: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方志委,对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泉州市方志委、泉港区委区政府和区方志办为此次会议所做的周到细致的安排,表示衷心感谢!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国地方志系统“两全目标”工作推进会暨援藏援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杨贤金副省长在省方志委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总结交流今年前七个月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后五个月工作任务,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聚焦“两全目标”,提升服务能力,全力完成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
一、全国地方志系统“两全目标”工作推进会暨援藏援疆工作座谈会主要精神
全国地方志系统“两全目标”工作推进会暨援藏援疆工作座谈会8月1日在新疆伊犁州伊宁市召开。我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作了题为《聚焦主业,履职尽责,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正处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他就下一步推进“两全目标”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树立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地方志事业发展四个角度深刻认识“两全目标”的重大意义;二要清醒认识完成“两全目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度推进还不够理想,工作措施还不够得力,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质量建设还不够完善,队伍素质还不够过硬等;三要把完成“两全目标”当作业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狠抓思想认识、依法治志、“一纳入、八到位”,“时间表、路线图”、行政督查、质量控制、援藏援疆工作、理论研究、业务培训。
中指组秘书长、中指办主任冀祥德通报了全国地方志系统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两全目标”推进情况。
二、今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方志系统进一步抓好主业、强化服务、夯实基础,工作扎实、亮点纷呈、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着力落实依法治志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我省地方志工作。地方志工作有关内容列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省方志委作为该工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7月26日上午,杨贤金副省长专程到省方志委调研指导地方志工作,8月11日上午又主持召开务虚会,听取地方志工作汇报。省方志委起草的《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权责清单》已报省审改办审核,进一步强化了行政职能。持续开展全省法规宣传月活动,尤其是8月9日在《福建日报》第12版推出以“弘扬方志文化 服务建设新福建”为主题的宣传专版,这是省方志委成立30多年来首次以专版形式宣传地方志工作,社会反响良好。
各地也积极推动落实依法治志。泉州、厦门、三明等地出台当地“十三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泉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指示;莆田市政府分管领导帮助协调增加志鉴编纂经费10万元;泉州、厦门、宁德、三明等市积极开展地方志法规宣传月活动。
(二)着力推动志鉴主业
一是继续实施“抓重点、攻难点,促进度、保质量”的工作思路和“一志一策,因志施策”的工作方法,加快推进第二轮修志。省志方面,完成《电力工业志》《铁路志》验收修改稿和《台联志》等4部分志验收稿;市、县(区)志方面,《福州市志》完成审查验收;《漳州市志》《平潭县志》召开评稿会;举办全省区志编纂研讨会;宁德市倒计时分解《宁德市志》总纂修改任务,按部类逐篇落实到人;泉州市成立总纂班子,设立效能问责机制,明确任务分工。至目前,省志分志计划编修83部,已出版34部,占总数的41%;市、县(区)志计划编修93部,已出版35部,占总数的37.6%。从通报的全国地方志系统“两全目标”推进情况看,我省第二轮修志总体进度居全国中下游水平。
二是多措并举、加强指导,地方综合年鉴工作总体进度居全国前列。《福建年鉴》2016卷交付出版,举办2017卷撰稿人、主编业务培训班,制订编纂进度安排表,至目前,2017卷到稿率达90%,编稿完成三分之一,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加强对基层综合年鉴指导力度,举办全省年鉴编辑培训班,继续做好我省精品年鉴试点工作,制订质量评审标准、图照使用规范,帮助16个市县综合年鉴减免行政区划图制作费。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县级综合年鉴考评办法及工作规范;平潭综合实验区制定奖罚措施确保年鉴质量。年鉴质量进一步提升,我省初评推荐的16部年鉴全部入选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其中《漳浦年鉴(2016)》获评特等年鉴、《福建年鉴(2015)》《厦门年鉴(2016)》《德化年鉴(2016)》获评一等年鉴;《德化年鉴(2017)》篇目列入中指办试点;《福州年鉴》2012卷、2013卷、2014卷获福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是认真做好旧志整理。持续推进《闽台历代方志集成》项目,“福建省志辑”“台湾志书辑”已交付出版。
(三)着力用活方志资源
省方志委持续推进《福建茶志》《福建寿山石志》《妈祖文化志》《闽学志》编纂工作,积极配合海峡茶协会筹备“重走万里茶道”(福建段)启动仪式;《福建寿山石志》完成初稿;《妈祖文化志》即将交付出版;《闽学志》即将交付验收。启动编纂《福建姓氏志》。宁德、莆田市出版《宁德家训• 乡规民约》《莆阳比事》,泉州、南平市加快编纂家风家训,三明市启动编纂《志说三明——县域古八景》,《漳州名产志》《闽西生态建设志》有望年内出版。推进名镇名村志编纂工作,宁德霞浦《大京村志》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丛书第一批村志;德化县全面开编乡镇志,已出版过半;上杭县已编纂出版乡镇(部门)志11部。
各级方志机构还挖掘方志资源,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省方志委、厦门市方志办积极配合金砖办,收集、整理、撰写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所需材料,泉州市方志委配合做好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会务工作,并在会场展示地方志成果;福州市方志委配合征集市区坊巷里弄资料,梳理街巷和城市变迁脉络;泉州市方志委配合做好“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服务市“古城保护与提升工程”,配合编纂“古城文化丛书”;三明市方志委在全市新华书店门市开设“三明地方史志”图书专柜。
(四)着力建好基础平台
一是方志馆(库)建设进展顺利。省方志馆修缮改造布展项目已向省发改委报送初步设计方案,即将进场施工;布展大纲编写工作即将启动。省、泉州市、石狮市方志委探索在石狮市万祥图书馆建立闽台方志馆的可行性。组织开展第四批全省三级志鉴等地情书籍统一配送工作。至目前,全省76个市、县(区)方志委(办)设有方志书库(资料室),约占总数的82%。
二是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福建省“数字方志”二期项目建设,新增数字化志鉴等地情书1100册,省方志委网站数字化资料达6.8亿字,与部分市、县(区)联网进入测试阶段。至目前,全省43个市、县(区)开通方志网站,约占总数的45%。持续办好“福建方志”微信公众号。福州、泉州市更新升级地方志网站数据库;漳州市进行地情网站续建、文献馆电子图书编录;福州市开通“方志福州”微信公众号。
(五)着力抓好队伍建设
实施“开门修志”,吸收第三批33名省地方志专家库专家,着手筹备成立跨行业、跨领域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方志文化)专家委员会,基本完成省年鉴研究会办公场所修缮改造,将成为加强与各界专家联系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强干部选拔任用,今年提任处级干部2名,推荐选派1名年轻干部参加挂职。加强省地方志学会、省年鉴研究会工作,开展地方志学术人才梯队建设和课题研究,不断提升《福建史志》办刊水平。修订出台12项机关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机关运行。加强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巡视整改各项任务,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努力打造“五型”方志机关。各地也纷纷加强队伍建设。福州市开展“方志讲坛”系列活动;福州、宁德等地推进地方志专家库建设;泉州市方志委被评为“泉州市文明单位”。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地方志工作和全省广大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谨向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面对当前地方志事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面对2020年全面完成“两全目标”的硬任务,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一纳入、八到位”落实不够平衡,尤其是一些县(市、区)机构不健全和人员偏少、编制被占用等老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二是第二轮修志进度偏慢,2020年全面完成我省“两全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部分省志分志进度滞后,尚未启动或启而不动;部分单位向《福建年鉴》报送资料思想上不够重视,报送不够及时,影响整体进度;少数地方综合年鉴尚未公开出版;已出版的志鉴仍发现不少差错和“硬伤”,志鉴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方志馆(库)建设比较滞后,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地方志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空间有待拓宽,服务的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四是方志队伍整体结构不够优化,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方志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尤其是缺乏复合型、创新型的领军人才。这些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情况,需要我们用改革的措施、创新的思维,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三、全力完成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现在离年底只剩不到5个月,各地要对照今年3月全省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逐项检查落实,尤其是对尚未完成的,要认真查找原因,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下面,我就抓好今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再谈几点意见:
(一)增强自信,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重点研究我省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问题,加快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7月以来,省政府杨贤金副省长两次听取省方志委工作情况汇报,作出重要指示,既充分肯定成绩,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把握正确方向、找准自身定位、突出工作重点、树立国际理念、拓宽工作视野、善于学习互鉴、健全长效机制、动员社会参与等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全省方志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杨贤金副省长重要指示精神,树立为民修志的理念,着力补齐如期完成我省“两全目标”的短板,进一步增强方志文化自信。
(二)多措并举,进一步落实“两全目标”
完成我省“两全目标”,是落实全国、全省“十三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底线指标。省方志委将进一步梳理、完善完成“两全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编制问题清单和解决方案,通过充实人员、加强指导、简讯通报、会议推动、专家修志、结对帮扶、加强培训等形式,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此外,还要积极协调省政府有关处室,争取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对各地各部门志鉴完成情况和向《福建年鉴》供稿情况进行通报,推动各地将有关单位完成志鉴编纂任务情况列入绩效考评,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两全目标”的落实。各设区市也要负起指导推动县(市、区)修志的职责,尤其是对工作推不动的地方,要加强调研、多出主意。
在抓进度的同时,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精益求精、精心打磨,建立健全志鉴质量保障机制,切不可因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省方志委精品年鉴试点工程今年将进行试点工作小结,接下来将总结试点经验并进行推广。希望各地都要树立攻坚克难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落实“两全目标”上,创新方法,加强力量,完善机制,破解难题,提升质量,全面推动志鉴主业提质提速,确保我省“两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中指办每半年将通报一次全国进度,省方志委也将定期通报督促。
在全力推动我省“两全目标”落实的同时,也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指组援藏援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国座谈会一结束,我就到我省对口支援的新疆昌吉州进行对接沟通,了解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要按照中指组的部署,结合我省和昌吉州、西藏昌都地区修志实际,通过举办培训、帮助修志等方式,做好地方志援藏援疆工作。
(三)拓宽领域,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
一要主动服务“海丝”核心区建设。各级方志机构要充分发挥资料优势,在文献收集整理、提供真实记载、挖掘历史智慧等方面有所作为。省方志委将以整理出版“海丝”系列文献、开展学术交流、人员往来等方式,开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方志文化交流;各地尤其是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海丝城市也要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形成系列成果。
二要主动服务闽台深度融合发展。省方志委将尽快出版《妈祖文化志》,并争取前往台湾地区和莆田湄洲妈祖祖庙举办首发仪式,同时推动在台湾地区设立福建“方志书屋”或“方志书柜”;今年底明年初出版《闽台历代方志集成》“福建省志辑”“台湾志书辑”;进一步论证在石狮万祥图书馆基础上设立闽台方志馆的可行性,争取在资料交流、人员往来等方面有新进展。各地尤其是厦门、漳州、泉州等台胞主要祖籍地要积极发挥地缘优势,开展闽台志书交换、族谱对接、共修同名村志(史)等活动。
三要主动服务闽宁扶贫协作工作大局。经省政府同意,省方志委将与宁夏地方志工作机构合作编纂《闽宁扶贫协作志》,记录闽宁扶贫协作20年历程,为全国扶贫攻坚提供经验借鉴。各地尤其是开展闽宁对口扶贫的厦门、泉州、莆田等地,要持续收集、整理、保存相关资料,并按要求向省方志委报送图文资料,共同做好编纂工作。
四要主动服务“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目标任务。各级方志机构要注重搜集、整理和保存福建在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形成的珍贵历史资料,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历史借鉴。在志鉴编写中,要客观记录当下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大力推进深化改革、建设新福建的历史进程,着重反映“海丝”核心区建设、闽台交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自贸试验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等情况,尤其是龙岩市要精心编好反映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闽西生态建设志》,三明市要探索编纂反映三明医疗制度改革和武平、永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专志,着力体现福建引领全国改革之先的各项积极探索。
五要主动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省方志委将持续搜集、整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福建寿山石志》《福建茶志》《闽学志》《福建姓氏志》等优秀传统文化志编纂工作;启动编纂《福建抗日战争志》;适时启动编纂福建省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志系列丛书,并通过影像方志等手段宣传名镇名村。各地也要注意挖掘整理本地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特色文化资料,尤其是莆田、泉州、福州等地可适时开展莆田木雕、德化陶瓷、惠安石雕、福州漆艺等特色志编纂工作。
六要主动扩大地方志的社会影响。省方志委将在9月份举办“方志之夜”大型咏诵会。各地也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式,通过经典咏诵会、文艺演出、展览、新志首发式等宣传形式传播优秀方志文化,提升宣传层次和覆盖面,让更多的人走进方志、了解方志、喜爱方志。
(四)创新载体,进一步夯实基础平台
一要加快各级方志馆建设。要大力推进省方志馆项目建设,确保2018年底竣工并对外开放。各地要根据中指组《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多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高点定位、因地制宜推进本地方志馆建设。二要加强方志书库建设。省方志委已经开展了四批全省志鉴及地情书集中配送工作,这是项创新性工作,虽有难度,但要持续做好,推动全省方志书库建设。也希望各地积极配合,按要求及时报送新出版的志鉴及地情书。三要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省方志委网站建设,探索建立“福建方志云”“福建方志记忆”数据库、“福建方志一点通”等新的服务平台。各地也要高度重视网站建设,建有网站的地方,要定期维护更新,提升办网质量;尚未建立的地方,要想法设法积极推进,尽快实现三级地方志网站联网,汇聚全省方志资源。
(五)提升能力,进一步建好方志队伍
一要大力倡导“开门修志”“众手成志”,继续吸收省内各领域、各行业有影响、有水平的一流专家加入省地方志专家库,高起点建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方志文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修志的优势。各地也要结合实际,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二要加强人才培养,选派优秀干部参加挂职锻炼,选送业务骨干参加全国和省级培训研讨,鼓励干部职工接受继续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拓视野,加强交流学习;充分发挥省地方志学会、省年鉴研究会的作用,进一步突出《福建史志》的学术性、可读性,做好全省方志系统中青年学术人才梯队培养和课题研究的验收工作。三要持续加强“五型”方志机关建设,持续开展“方志文化年”系列活动,争创各级文明单位。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营造纪律严明、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为党为人民镌刻历史的心力,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用更高的标准、更好的状态、更大的努力,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全力完成“两全目标”任务,努力提供更多有效服务,为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