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在第二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10-1702-48-32来源:方志中国

加强方志馆建设,树立方志文化自信,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

——在第二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9月1日)

王伟光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山水秀丽、生态宜居的浙江省丽水市参加第二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方志馆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丽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青田石雕闻名于世。特别是丽水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生态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更是全国学习的样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八次深入丽水调研,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论断,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十年来,丽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两山”重要思想,初步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实践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丽水发展重要论断的英明和正确。今天,我们在丽水召开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同样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到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中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方志文化,为党的十九大献礼,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2016年3月“加强修史修志”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以下简称中办)、国务院办公厅(以下简称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2017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强调“加强地方史编写和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完成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出版工作。开展旧志整理和部分有条件的镇志、村志编纂”。201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于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组成部分的地方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依法治志,坚持“一纳入,八到位”,坚持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坚持发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按照中央、中指组的顶层设计,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实现了全国地方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并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作为事业发展重要依托和新的增长点的全国各级方志馆建设,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如火如荼。为指导、规范全国各级方志馆建设,2017年6月中指组印发《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对各级方志馆建设的功能定位、申报立项、设计布局、建设发展等加以明确规定。与此同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国家方志馆、中国地方志学会还组织开展了全国方志馆业务培训,成立了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馆研究会,大力推进国家方志馆分馆建设,积极做好方志馆建设的引导、服务和保障工作。在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7年8月,全国已经建成各级方志馆470余家。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布展工作全面展开;占地面积200多亩、突出园林式特色的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已经正式批复,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两个分馆在各级方志馆建设中发挥出了引领、示范作用。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海南、四川、西藏、新疆等省级方志馆获得立项或正在施工建设中。其他各地各级方志馆也在积极申报筹建。已经建成的各级方志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完善自身职能、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不断加强馆藏资源体系建设,充分展示地情特色,全力参与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各级方志馆建设呈现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自身实力日益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各级方志馆建设,切实发挥各级方志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今天,中指办、国家方志馆组织召开第二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共商方志馆建设大计,值得充分肯定。在此,我就方志馆建设与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方志馆建设要立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全力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地方志事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方志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方志馆建设与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自觉地运用到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不动摇,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放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全力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二、方志馆建设要立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秉持服务至上理念,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做好工作,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5年,中办、国办专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全面部署。各级方志馆作为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编纂研究、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决定了方志馆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是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所在。因此,各级方志馆建设要着力强化办馆特色,突出全方位地情展览展示和地情信息服务特点,把方志馆建设成为真正的地情信息中心;着力提升方志馆服务能力,大力开拓服务空间,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性的服务形式,广泛开展和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快方志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建立健全需求反馈机制,为社会各界提供具有地方志特色的切切实实的文化享受;着力构建从国家到省、市、县的方志馆服务网络,集中塑造方志馆服务品牌,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出全国各级方志馆的能量和作用。

三、方志馆建设要立足展示国情地情,培育家国情怀,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国家方志馆是国情馆,是国情信息中心,各级方志馆是地情馆,是地情信息中心。方志的地域性特点和方志馆作为国情馆、地情馆的基本定位,决定了方志馆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国情、地情加以展开。各级方志馆要在充分掌握国情、地情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馆藏文物、古籍、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各种资源蕴含的重要信息,努力提升对国情、地情资源的研究咨询、开发利用、展示推介水平,积极传播地情信息、宣传地域文化,为本区域之外的人们了解当地地情提供服务窗口和资源保障,为当地群众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生活的这片热土提供认知平台和文化支撑,特别是要以此为依托,注重用地域文化、优良传统的魅力去教育、感染、鼓舞人们,留住乡思乡愁乡音乡俗,培育家国情怀,凝练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和热情,大力营造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方志馆建设要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方志文化自信,全力打造中国方志文化传播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地方志全面翔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绵延辉煌的悠久历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谋求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的奋斗历程,记录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宏伟历程,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是展示当代中国风范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弘扬中国方志文化,是各级方志馆存在的基本依据之一,是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根本职责所在。方志馆建设要注重讲清楚方志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注重讲清楚方志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鲜明特色、价值理念等,特别是要注重向社会各界展示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的辉煌成果,展示地方志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材料、新内容,切实提高方志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并通过方志文化的传播,有力提升方志文化自信。同时,方志馆建设与发展要着眼未来,放眼世界,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实施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开展与国外相关机构的学术交流与业务合作,宣传方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进一步扩大我国方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五、方志馆建设要立足推动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坚持乘势而上,不断夯实地方志事业发展基础。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方志馆已经成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延伸和地方志事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阵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在充分认识方志馆功能、定位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并强化建设方志馆的“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眼光,既不能在方志馆建设和发展问题上模模糊糊,更不能将方志馆建设视为可有可无之事;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支持下,深刻领会并严格依照《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提出的建设要求,将方志馆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以统筹推进,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不断加大对实体方志馆与数字方志馆的建设投入,同时确保机构人员到位,做好规划布局,有序施工建设,全力推动方志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弯道超车”,迎头赶上。中指办、国家方志馆要加强组织引导,注重方志馆体系建设,推动沟通交流,形成整体合力,努力实现方志馆在我国各类文化场馆建设中独树一帜,健康发展。

刚才,我们还举行了方志出版社绍兴工作站揭牌仪式。2013年8月以来,作为全国唯一以出版志鉴类图书为主的国家级出版机构,方志出版社围绕建成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的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绩有目共睹。目前,已经在四川成都、山西太原、湖南长沙、黑龙江哈尔滨、山东潍坊设了5个工作站。绍兴工作站的设立,标志着方志出版社向建成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希望方志出版社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编辑保障。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忘记了传统,就等于割断了民族的血脉。方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馆正是地方志工作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国情地情文化、开展爱国爱乡爱家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希望广大方志馆工作者继续坚持科学办馆、特色办馆、开放办馆的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争取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展示出中国方志馆的巨大能量和独特魅力,以优异成绩向十九大献礼!

谢谢大家!

(来源:“方志中国”微信号 2017.10.16)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