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东岳庙概述
2017-12-0501-02-48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东岳庙,位于晋安区岳峰镇岳峰村东岱山麓,既是榕城道儒释结合宫殿式的庙宇,又是全省最大的道教寺庙。雕栋画梁,金碧辉煌,无梁叠井的大戏台,钟鼓亭玲珑精致,御马园(马园)在御花园中。亭台楼阁轩宇榭厅假山溶洞园艺建筑,巧夺天工。布局严谨,雄伟壮观。

东岳庙原有殿堂:东华宫、鼓祖殿、元姫宫(玄妙观)、三宝殿、三清殿、三官堂、九华工(能仁寺)、森罗殿、十王殿、文昌阁、东山书院、魁星楼、冠御楼、迎辉院、内寐宫(娘娘宫)、天后宫、毓麟宫、大士殿、存经库(御书房)、碧霞宫、娘奶宫、血池殿、御厨房、(六科公所)、两王殿、文圣殿、武圣殿、泰山墓、御花园(御马园)、真君殿、四相府、九卿殿、七十五司公馆、城隍府、土地堂、慈善社、五府六部公馆等。

从大门入内,过南道,有屏门殿,后是大戏台。过石埕,进大殿,殿前面砌栏杆、台阶和拜垫,宛如皇宫格局和气派,庄严肃穆。

殿内石柱顶立,斗拱与梁架交接,构成别具一格的木构艺术风格。

大殿中泰山神像,帝王冕服。左右两旁列有四尊内侍。

殿后左右拱门,通入第二殿,正中神龛塑泰山神与娘娘座像,两侧侍立三十六宫妃。

东侧拱门通入两王殿,即温康两大都统,两殿并列相通。两侧拱门通入,其间有一窄弄,可转变到大士殿等殿堂楼阁。

从第二殿左右后门,登上石阶多级进入泰山神寝宫。正中神龛有泰山神和正宫娘娘神像。玻璃花门密封,定期开门。东侧为东宫,西侧和西宫,摆设龙床凤帐,床上被褥枕垫,秀丽美观。各宫整洁,定期管理卫生。

殿前有小戏台,宫后面小山丘石围古坟,俗称“泰山墓”。

庙园之内一派葱郁景象,绿荫满园。东侧为元妙观旧址,古代种植的荔枝树百株。相传,西禅寺的荔枝树还是由此移植的。此庙历经沧桑,目前仅留古荔两株。

东岳庙为五代闽王王审知于后梁已巳年(909年)在东郊易俗里东岱山麓,兴建东华宫的泰山庙。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扩建为天庆观。宋元祐三年(1088年)观宇遭受火灾。哲宗皇帝敕令彭国公节度使监建后,天庆观(包括原东岳庙)更加雄伟壮观。后人纪念他重建的业绩,特地建祠,取名为“宋彭国公节度使祠”以资纪念。元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6年)重修,改为今名“东岳庙”。明正德辛未年(1511年)建三元都会府,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进行整修。接着遭受战乱严重毁坏。清康熙甲申年(1704年),在废墟上重建了东岳庙殿堂。历经41年之久,于乾隆乙丑年(1745年)才重建完竣。以后每逢“乙”年即举办一次普渡,满族旗人为总理主持管理修缮。历任名誉总理:清末觉罗将军,民国督军李厚基,富商罗勉侯,财长王庞惠;解放前夕林弥钜为最后一任总理。辛亥革命时期,福建同盟会成员经常在本庙迎辉院、冠御楼为活动聚会地点。福州光复时期蓝继北(曾任海军总长)为大堂总理,重建富贵亭。北伐时却被学生军以破除迷信为名,摧毁神像,拆除部份殿堂。经乡贤萨镇冰大力劝阻下,始能保存大部份殿堂古迹。抗日战争胜利后,闽侯师范从沙县迁回福州,在庙内办学。后改为林森师范于1952年迁往南台岛城门乡。1954年,福州第十中学从城内迁此到今。1966年“除四旧”时古迹文物受到破坏。一些殿堂却被占用,仅存大士殿、娘娘宫、能仁寺、血池殿等。1980年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为弘扬泰山文化,保护古迹文物。当地热心人士周德松为祖殿顾问总理,深受信众欢迎。为振兴东岳庙祖殿,他艰苦努力工作,1992年列为神庙文物保护单位。周德松余热生辉,聘请福州著名工程师林宝新,为东岳祖殿设计修建方案,并率领信士林知利、林树藩、张品玉、陈义春、周秀贞、黄金银、王依妹等于2007年12月23日动工,从娘娘宫到富贵庭、大门等处进行修建,直到2010年才告竣工。当时,工程师林宝新带病坚持指挥工程进度,刚竣工,他不幸病故,作出奉献。闽南籍台胞翁顺德来榕时,专程到东岳祖殿行香求吉,发现大殿钟鼓楼尚未修建,翁顺德独资贡献,为东岳庙旧貌换新颜添彩,传为美谈。

1998年,旅美华侨陈再霖系鼓山镇下岐村人,在美国创业致富不忘根,在其故乡投资兴学,举办幼儿园等公益事业。他得知东岳庙急需修复时,毅然慷慨捐资;第一期捐赠人民币12万元独建“富贵庭”;第二期修复后“昭阳宫”捐工程费用人民币35万元,后又捐助人民币10万元。陈再霖热爱桑梓精神,受到乡亲们高席赞扬。当时也推动了海内外各界人士踊跃捐款,使“东岳庙”这一历史古迹重焕光彩。

(本文来源:《闽海夜谭选萃》)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