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分米时寿入祠
2017-12-2209-53-38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福州郊外,晚稻收成之后,许多有寿的人家,都忙着“冬至分[米时]入祠堂”。这一节俗怎么讲?原来,乡村各姓都有祠堂,聚合各支的同姓,称“宗祠”;衍派一支的,称“支祠”。凡是男性当年四十九岁的,冬至便上寿为五十,入支祠,让晚辈敬重;凡是男性当年五十九岁的,冬至便上寿为六十,入宗祠,让各支祠的晚辈一齐敬重。从这个习俗上,乡村冬至节含有敬老尊长的礼俗。如果,当年家有六十九、七十九、八十九……老人,就要举行入寿七十、八十、九十……满堂子孙都要大办庆典,至少在宗祠内演戏一本,让合乡同乐。

不论入支祠,还是入宗祠,家里都要制作“冬至[米时]”:一是糯米[米齐]搓成圆丸,煮熟,放入盛着炒豆粉和糖调好的器皿里滚动而成;一是糯米[米齐]搓圆后,夹馅豆沙或八果,搓丸或捏扁式,入油锅炸成。科种制作,都称“冬至[米时]”,先装好入祠贺寿,后将[米时]分赠村里各户;亲戚有贺寿的,也用[米时]里赠,加上一双红筷子,双四季花等。

乡村的冬至节,较为热闹。入祠的寿者多,演戏连本,国乐上好几天;好些乡村公众,还举行敬老酒宴,凡当年四十九岁以上年纪的男性,都邀入席,表示敬老。宴后,也分赠“冬至[米时]”。

 (本文来源:《福州习俗》)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