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连江县委党史研究室牵头县老建办、老促会负责人,邀请老同志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高书、原副主任林则佃,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方志办原主任张平官,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吴用耕以及设计单位一同前往长龙、透堡两乡镇开展革命纪念设施选址问题调研活动,长龙、透堡等乡镇、村居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介于长龙、透堡之间、海拔618米的炉峰山,对位于炉峰寺的透堡农夫会活动地点遗址立碑,以及拟在炉峰山顶建设山面区游击根据地“红色丰碑”雕塑纪念园选址问题进行了详细调研;之后前往透堡镇南街村,对南街村鱼山公园增加红色文化元素提出了建议。最后到位于透堡镇尖墩村口的红船公园,实地考察新四军孤胆英雄王明星烈士塑像选址情况。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详细察看地形地貌,了解规划方案,认真对照设计图纸,听取有关负责人的介绍,与设计人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明确具体方位,提出设计理念,督促设计单位抓紧着手设计,透堡镇和所在村负责协调项目用地问题,力争早日完成议定的项目建设。
连罗山面区游击根据地,是1932年9月中共连江县委领导下的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亦称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开辟创建的,涵盖畲汉聚居的长龙、丹阳以及罗源县王延洋、芦后等村落,曾延伸至官坂、透堡、马鼻、东湖等部分地区,纵横80华里。1933年3月在长龙洪塘村成立连江县革命委员会,下辖山面区、洪塘乡革命委员会。1934年1月,杨而菖在解放马鼻战斗中壮烈牺牲,之后在透堡成立连江县苏维埃政府和组建闽东红军十三独立团,山面区革委会改建山面区苏维埃政府,为缅怀杨而菖烈士,山面区改称而菖区,坚持反“围剿”斗争至1935年3月苏区沦陷。
王明星,又名王明典,1919年4月出生于透堡镇尖墩村。1934年3月投身革命,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独立团,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跟随叶飞、陈挺转战闽东、浙南。1938年2月随军北上抗日,先后任新四军3支队6团2营四连连长、6团侦察排排长、江南抗日义勇军独立3支队支队长(营长)、第18旅54团、55团参谋长等职务。1941年7月,率55团2营在苏州、常熟、太仓地区反“清乡”斗争中英勇牺牲。他三年如一日驰骋于抗日疆场,擒日酋,杀敌寇,抓汉奸,出生入死,智勇非凡,其英名与业绩至今仍在苏南群众中流传,被褒称为“新四军孤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