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的中部、西南部处于福州盆地的北半部;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处于福州盆地的北面和东北面。福州盆地北沿山岭大多是陡立山,自西向东连成一线,依次是新店的湖顶山(海拔601米,下略“海拔”、“米”)、新店与岭头交界的鲤鱼峰(606)、七星坪(598)和鼓山的屴崱峰(919)。
从西北部入境,向东南展布,成梯阶状下降,属中山地貌。中山山区包括日溪乡的点洋、汶洋、党洋、南峰、东坪;红寮乡的鹞山、长基、芹石、寿山、芙蓉;鼓岭乡的宜夏等。主要山峰有红寮与日溪交界处的牛场山(1051)、莲花峰(934)、麒麟山(1129)、猴柴磹山(941),点洋村的金地峰(807),东坪村的黄巢山(931)、优山村的鹞山(979),芹石村的虎山岩(880)、高山(982),芙蓉村的芙蓉山(980),鼓岭的凤池山(867.3)等;低山山区有日溪乡的日溪、铁坑、井后、万洋、汶石、梓山;红寮乡的上寮、下寮、上GFAD5、大坂、九峰、岭头乡和宦溪镇的所有村;新店的红卫、斗顶、战坂、鹅峰等。主要低山山峰有日溪乡梓山村的连山(535)、平地山(528)、老鼠岗(631),党洋村的东山头(537),东坪村的金山顶(714)等。红寮乡上寮村的后坑山(687),优山的高山顶(760),上德村的罗山顶(774),下寮村的大王山(705)等。岭头乡岭头村的笔架山(758)、牛洋村的复箬山(607),前洋村的粪桶岩(590),石牌村的大山姆(515),宦溪镇降虎村的梧桐山(554),弥高村的进表山(621),红旗村的蛇岭(708),峨嵋村的加良山(636),宦溪镇与亭江镇交界处的青毛同崙(656)、五虎崙(548)等,此外还有白眉村的茶洋顶(750)、新店镇红卫村的湖顶山(601)等。
晋安区丘陵分布广泛,一为北部山岭的前沿,一为散布在平原和岛屿中间的山丘。前者有新店的赤星、杨廷、涧田、后山、桂山,岳峰镇的登云,鼓山镇的潭桥、园中、东山、樟林、埠头等;后者有高盖山(202)、黄山(75.6)、金鸡山(85)、浮村山(41.8)、后屿山(25.6)等。
一、鼓 山
位于城区东郊,闽江北岸。海拔969米,面积1890公顷。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闽二绝”之赞。它因绝顶屴崱峰上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从山麓的廨院登山,沿着左侧古道,登2145级台阶,经过七里七座亭便到山门;循右侧公路驱车盘旋约8公里,也可殊途同归。
鼓山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有160多景点。
涌泉寺东面有灵源洞、喝水岩、龙头泉、白猿峡、水云亭、听水斋、甘露松等25景。
涌泉寺西有狮子峰,形如狮子;沿狮子峰西下行数里,即到达摩洞。洞外一巨石,刻周围18景名。18景为: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泉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艇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宫。
涌泉寺北路有海音洞、白云洞等40多景。
二、长乐山
位于城区东郊长乐路东侧。据《闽县乡土志》载:长乐山又名白马山,其西北为芦提山、马崎山;迤南为三昧山、宝月山、东岳岭,又有前屿、后屿、横屿、茶园等冈。
三、康 山
位于城区东郊。康山路东侧。据《闽县乡土志》载,该山有天香台,为古孝子进香祝亲处,旁刻有朱子所书“康”字,山因此名。
四、金鸡山
位于北环东路南侧。据《闽县乡土志》载,该山环麓为前岐头、水头、阪尾、溪口各村。迤北有青鹅山、桑溪。又北为鹅心峦、东湖山等。
五、寿 山
在北峰山区,距城区38公里。与九峰山、芙蓉山鼎峙而立。山以出产寿山石而闻名中外。其石质润莹洁,五彩斑烂,柔而易攻,是雕刻印章及工艺品的上等材料。宋以后大量开采,今遗留有明清两代采石洞数个。
(本文摘自《福州市地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