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标为记齐守约
2018-05-1609-49-47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打标,福州习俗叫“做记号”,这是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乡规民约,要求一齐遵守。

  怎么“做记号”呢?如农村晒谷场,谁家在哪里晒谷,或用小石头标一范围,或用稻草标一界线,以“先得后不得”约定俗成的规则,人人遵守。又如城镇的占地摆摊,或用小石头标一范围,或用旧草席铺一界线,人们知道了,便会另附其旁不将打标的地盘占去。

  打标,还有种种用法。如秋后在山间砍柴,发现了一片好草地,便先砍了周边范围,留了界线,可以分几日砍毕。人家见到了山标“做记号”的,就不敢入内砍柴了。又如发现人家的山田漏水,便在漏水处,插一枝松木或其他树枝,告示田的主人快来堵漏。这类农业生产的标记,互相关心,应属社会上互相帮助的美德。

  住房还有门标,人们一见就不得随便入内的。福州民间习俗,如媳妇分娩,门上悬挂一块仙人掌,人家便知道是产房的重地,不会来串门了。同时,邻居也注意保持安静,不突然发出撞击声或吵闹声,避免婴儿“禁冲”的事发生,便是一例。

  凡有打标,所谓“做记号”的,大家都要一齐守约遵规,不能违背。这作为社会的公德,习俗上要求不折不扣做到。

  (摘自《福州习俗》)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