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琴江抬阁
2018-06-0711-32-03来源: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网站

2007年8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类别:杂技与竞技

申报地区:福州市 

琴江村位于福州闽江南岸,流经这一段的闽江宛如一把古琴,故名琴江。琴江村是福建省唯一的满族聚居村,全村村民都是满族人。清雍正六年(1728年),镇闽将军阿尔赛奏请朝廷从老四旗(镶黄、镶白、正白、正蓝)中抽调513名官兵携眷进驻琴江,成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当年,镇守长乐的满族三江口水师为了活跃军营文化,将台阁从北方引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颁金节(满族的诞生节)和农历三月毓麟宫庙会,村民常举行“台阁”表演。同时,每次表演各组进行造型比赛,每组造型都要说出典故,不然会被对方拆台。因此,在造型设计方面都非常认真,从而形成特有的满族风情娱乐地域文化。

“台阁”一般以9~13岁小孩为演员,借助隐形的“铁机”,造型作势。铁机装成船车模样,由人抬着,一路徐行演出。台上演员数人,台下吹、拉、弹、唱、道白,导引、护场、化装者数十人伴奏。台阁具有小型、流动、奇特的特点,不受舞台限制,随处可演。究其根源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节日欢庆没有固定舞台,才出现这种缩小的舞台,让人抬着随处演出。铁机设计精巧,演员踩在彩云鲜花之类道具上,以演员的服装或道具遮掩,不露破绽,观众不明究里,感到神秘莫测,叹为观止。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对铁机进行创新改造,让机上的演员能够在上面进行360度旋转,再加上舞蹈,配以音乐,使之上下协调,更能发挥艺术潜力。

“台阁”用“旗语”演唱,音乐以东北小调为主,同时吸收南音和闽曲之长使台阁词曲更加丰富。传统台阁剧目有《许仙借伞》《哪吒闹海》《黛玉葬花》《玉杯缘》《昭君和番》《西厢记》等。

image.png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