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百科】山海经
2018-06-2611-07-59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山海经》 中国早期地理著作。作者不详。近代学者多认为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大抵先是口头传说,至战国成书,秦、汉两代又有增补。全书共18篇,3.1万字。分《山经》5篇、《海经》8篇、《大荒经》4篇和《海内经》1篇。其中《山经》成书最早,约在战国时期,5篇依次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总称为《五藏山经》。以山为纲,对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综合性记述,记载400多座山,先按方位分为南、西、北、东、中五区,每一区又分成若干山系,再以方向道里为经纬,把每个山岳连接起来,附载山区特有的矿产、植物、飞禽、走兽的名称、形态和用途,还有民族、祭祀、巫医、怪异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矿物的记载,是世界文献中最早者。《海经》8篇,分别为《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4篇及《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4篇,专门记载海内外殊方异国传闻,夹杂大量古代神话,是秦或西汉初年的作品。《大荒经》(东、南、西、北4篇)和《海内经》,据考本为《海经》中的文字,刘歆校定《山海经》时定为13篇,删去部分内容,逸出在《山海经》外流传,称《大荒经》和《海内经》,晋郭璞为《山海经》作注时,又将它们收录进来,独立成篇。自宋代以来,学者述及方志起源,往往提到《山海经》。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序称:“凡自昔史官之作,《山海经》内文书影与夫《山经》地志,旁见杂出,莫不入于其中,庶几可以成一家之言,备职方之考。”民国时期王庸认为“《山海经》一书,不仅为中国原始之地志,亦可谓中国最古地图之残迹矣”。黄苇认为“若谓《山海经》亦是后世方志源头之一,确无不可。”仓修良持不同看法,认为《山海经》与方志在形式、体例、结构全无共同之处。

  (摘自:《方志百科全书》)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