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革命烈士陵园
2018-07-2412-42-12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连江县革命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全景

  连江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连江就占10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有登记在册就达736人;解放后,在剿匪、抗美援朝、东山岛战役、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及抗洪救灾等保家卫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的烈士有180余人。在连江牺牲的外地籍烈士也很多。为缅怀先烈,中共连江县委、连江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8月在县城北门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城高楼崛起,街面拓宽,陵园相对变得低洼狭窄,纪念碑更显得矮小。199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陵园迁至城郊玉泉山麓的虎头山上,1999年8月16日(连江解放50周年纪念日)圆满竣工并对外开放。

  陵园坐西向东,枕山(玉泉山)面城(县城)临湖(莲湖),居高临下,俯瞰正在崛起的连江中心城区。占地面积60亩,建有烈士墓、连江解放纪念碑、纪念亭、大门坊、烈士纪念园、纪念堂、红色文化长廊、革命历史展陈室等主要建筑,宽30米的490级石阶为陵园中轴,雄伟壮观。

  入园大道与104国道相接,横跨莲湖,古朴壮观的仿古大门坊设计别具一格,六根花岗岩的坊柱高达12米至14米,组成三个大门,柱顶雕刻龙与凤,寓意龙的传人和金凤飞翔。大门上方横梁镌刻叶飞上将亲笔题“连江县革命烈士陵园”,两边石柱楹联:“热血洒三江开国丰功垂青史,豪情激四海兴邦伟业慰英灵。”门坊正反两面分别雕刻“解放连江”“缅怀先烈的场景画---梅兰竹菊”“中国梦”等图案,表达了连江人民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崇敬之情。

  进入大门坊,是面积达2200平方米的陵园广场,建有陵园管理处、陵园宣传栏和连江县革命历史展陈室,以及于长达60米的连江红色历史文化石质浮雕长廊。

连江县革命烈士陵园

  杨而菖纪念园全景

  登上石阶180级,至第一平台半山腰南北两旁分别是解放战争时期陈可珠英烈纪念园和土地革命时期杨而菖英烈纪念园。园内分别建有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英烈塑像等。在南边纪念亭前肃立一块青石碑,碑铭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1957年连江县革命委员会在县城北门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址设立的,当时连同烈士墓碑一起迁移到新陵园内供人拜谒。

  第一平台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建有观景台、连江县抗战英烈展陈室,以及休闲石凳等绿化景观。第二平台面积达800平方米,现为绿化景观。

  第三平台屹立着雄伟庄严的烈士纪念碑,碑高28米,花岗岩碑体,宛如一柄巨型倚天宝剑。碑身正面镶嵌杨成武将军题写“连江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迎着灿烂的朝阳熠熠生辉。碑身背面镶嵌叶飞题写“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永远悼念。碑座四周嵌有四幅石质浮雕,浓缩连江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迹,生动再现连江十烈士参加“3.29”广州起义攻打两广总督府、杨而菖领导“透堡农民暴动”、 连江军民抗日救亡、“8.16”解放连江县城战斗等四大历史场面。纪念碑顶端是两只巨手托着一颗红心,寓“万众一心”之意。碑座平台用花岗岩石铺成,四周石栏杆,除正面外,其余三面均有九级台阶,含1999年之意。四周大平台砌八个石墩和四个花圃,各种四株青松,共十六株,寓8.16之意,即连江解放纪念日。

  第四平台是烈士陵墓,存放着烈士的遗骸。第五平台是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时期连江革命烈士纪念堂,室内四面墙体用影雕刻有革命先烈遗像和简历。

  陵园已被授予福州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州市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点、连江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连江县“两学一做”红色基地。陵园毗邻玉泉山公园,与莲湖交相辉映,是连江市民休闲锻炼养生、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台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