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百科】民国修志
2018-09-3002-38-28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民国修志 民国时期是中国地方志由传统方志向现代方志过渡的重要时期。编纂了众多方志,据黄燕生编制的《民国方志分省统计表》,纂修方志超过100种的省区有四川、河北、江苏,超过50种的省区有浙江、山东、河南、云南、广西、陕西、广东、吉林、福建、辽宁、黑龙江、贵州、甘肃,修志少的是台湾、宁夏。志书涉及省志、市志、县志、乡镇志、乡土志、风土笔记、调查记等类型。篇幅最大的通志是1938年成书的《福建通志》,有51总卷、611分卷;最著名的市志是《首都志》(即南京市志);县志形式多样、体例规制不拘一格,有不少名志。一些学者,如王国维、梁启超、胡适、张尔田、刘承幹、张昀、王树枏、吴廷燮、柳亚子、金毓黻、刘盼遂、朱希祖、董作宾、余绍宋、柳诒徽、黄炎培等,都曾参与志书的编修及介绍,郭象升、胡思敬、邓之诚、蒋梦麟、刘半农、吴宗慈、朱希祖、张国淦、李泰棻、黎锦熙、王葆心、傅振伦等在方志编纂及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民国时期,方志学研究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和重新评估方志的科学价值,系统总结历代方志理论尤其是对章学诚方志学理论予以较高评价,是这一时期方志研究的两大特点。

  (摘自:《方志百科全书》)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