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旧街巷(一)
2018-10-1705-30-11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草鞋弄

位于台江茶亭街道洋头口地段内,昔时,弄口有四家专卖草鞋批发业务的草鞋店,故名。草鞋是劳动人民劳动生产的必需品,既经济又轻便,批发商虽做小本生意,但因批发业务大,还是有利可图的。今此弄已不存。

上巷

位于台江上杭,东西走向,因地势高于上杭街,过巷要上台阶,故名。原属上杭社区,1998 年地段拆迁改建,旧址变为金马花园新村楼房。

麻油弄

位于中亭街北段东侧,弄子呈曲尺型,东为台江路,西为中亭街,长不过80米,宽2米,历史上这里有四家手工石磨麻油作坊,现磨现卖,货真价实,深受消费者喜爱。麻油香味清香扑鼻,引得不少路人驻足停留,享受片刻方才离开。

狐狸弄

位于上杭街东段北侧,相传古代这里是狐狸出没之地,后变为民居。南北走向,巷长90米左右,宽2米,弄口隔上杭街与水巷相望,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弄被征地拆迁,今旧址位于怡丰新村内。

猍狸巷

位于上杭路东段北侧,南北走向,巷长80米,宽2米,旧时巷内有4家卖猍狸(穿山甲)的店铺,故名。福州评话三杰之一黄仲梅(艺名科题仔)、福州评话界八大将之一吴乐天都在该巷住过,此巷20世纪90年代拆迁改造,现旧址位于怡丰新村内。

白马巷

南北走向,上杭路向北通民居,全长61米,因昔时巷内有一座白马庙而得名。原属上杭居委会,1995年扩建广德花园后此巷消失。1958年以前,这里开设有马德顺、马得顺、信利、顺美亚、宝美、玉美等布鞋店,因质优价廉,称誉榕城。

银店弄

位于台江洋中铺前顶,昔时弄口有四家银器店,故名。2005年八一七南路扩大后,此弄消失,原址变为大马路路面。

鹅仔弄

历史地名,明清两朝一直至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内,这里设有鹅苗牙行,是专门出售鹅苗的场所(福州五区八县仅此处有设鹅苗牙行),鹅仔弄是因为鹅牙而得名的一条巷子,2000年以后,鹅仔弄旧址建起了锦标园(新村楼房)。

沧洲弄

沧洲地名的典故是由明代诗人林鸿的“屠龙雄按剑,拂拭沧洲烟”的句子而来的。沧洲弄位于台江中亭街以东的沧洲地界内,弄以沧洲地名为号,东西走向,长100米左右,宽l.5米,巷内民居聚集,人气兴旺,此弄西连沧洲街,东通达江路,周边古迹有透龙桥、新庙、八宝庙等,还有沧州小学等单位。福州评话界老艺人,号称评话演员八大将之一的黄益清先生昔日居住在沧洲街48号。2005年,该地段征用拆迁,现弄址变为君临天华新村楼房。

婆婆弄

位于台江路中段西侧,长90米,宽1.5米,弄东连台江大马路,弄西通坞尾街、陈文龙尚书庙,弄西侧有三友水果店,弄东侧有良友茶叶店、马和兴糕饼店。婆婆弄内民居密集,来往人流非常多,是一条热闹的巷子。2000年,中亭街拆迁改建后,此弄消失在新村楼房中。(王啟生)

(本文摘自《福州史志》2018年第一期)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