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橄榄绿
2018-10-1705-33-00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image.png

  金秋时节,橄榄将熟。闽江自水口以下至福州洪塘以上的石岊江、安陵溪一带,便是著名的橄榄之乡。

  福州的橄榄,早在唐宋时代就闻名了。《八闽通志》记载福州府在唐朝列为贡品的土产中就有蕉布、橄榄之属。晚唐五代时期,有一种“青果船”,专门在秋季果熟之时,到福州来运载橄榄,分赴苏杭京广各地贩卖。宋张世南《游宦记闻》一书中,把闽中“丁香”橄榄,品为全国之冠。在元朝的戏曲舞台上,“福州橄榄”也在唱词道白中出现,可见古代福州橄榄产销的盛况。

  闽侯甘蔗乡的橄榄品种最多,丁香、檀香、蜜果、长营等都是良种。其分布范围也很广,除了江边洲地之外,在山坡山麓、溪潭石壁,都有种植。其中有一种最为甘脆的品种,则偏偏喜欢生在江边石崖之上,最难采摘。但是果农也有办法,他们结索成网,像蜘蛛捕小虫一样,沿着绳索上去,一个一个地细心采摘。

  怀安乡在洪塘乡之北,是石岊江和金锁江夹着的一块三角洲。这里的橄榄树一般都不高。当橄榄成熟的时候,一粒粒青翠欲滴的果实,连同枝叶一起坠到行人的头上,不用竹梯,伸手可摘。

  橄榄是最能代表福州乡土风味的水果。尤其它那始涩后甘的特点,使人回味无穷,浮想连翩。因此它也成为赠送外出亲友的最理想的礼物。在乡土文学中,前人题咏橄榄的诗句也不少。如《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的诗云:“饷郎橄榄两头尖,上口些些涩莫嫌;好处由来过后见,待郎回味自知甜。”另一首清人黄绍芳的诗云:“珍珠粒粒露华鲜,崖蜜檀香味绝妍。唱到两头尖一曲,女郎连臂月光天。”这些诗都具有古朴真挚的民歌之风,地方色彩很浓。

  为了保护闽侯橄榄,闽侯县对优质橄榄品种实行保护,2010年8月,“闽侯橄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廖楚强)

  (本文摘自《八闽掌故大全·物产篇》)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