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旧街巷(三)
2018-11-0611-05-45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侯官巷

  曾位于道山路西侧,唐朝中期至清朝,侯官县县衙(今省妇幼保健院为之旧址)设在今道山路地界,县衙后面有一条巷子叫做侯官巷,因南街改造,今此巷已不存。

谢袍巷

  曾位于西门鼓西路北段东侧,东西走向,长约150米,宽约1.5米,2000年因该地段拆迁改造,如今原址变为豪美家新村。

小锦巷

  曾位于鼓楼区鼓西路北段东侧,民国时期该地段属西大保,原来的小锦巷如今变成小锦巷新村,新村位于卧湖新苑之后,仅有4幢楼房,住户80多户,极不显眼。这里的地段现属鼓西街道西湖社区。

雅淑巷

  曾位于鼓西路南段西侧,民国时期雅淑巷属保定保。昔时弄口有一家德泉酱园店很有名气,巷口对面有一家水陆轩南北京果店规模很大,此巷民居很多,人口密集,是一条热闹的小巷。这里的地段后属鼓西街道新民社区。2010年因拓宽通湖路的需要,拆巷扩路,居民迁出,今此巷已不存。

都仓巷

  曾位于鼓楼区鼓西路中段东侧,唐朝时官府设米仓屯粮在此,俗称旧米仓。宋朝时改旧米仓为都米仓,米仓旁有一条小巷称都仓巷,东西走向,西临马路,东通民居。今原址变为新民新村,属新民社区。

井弄

  曾位于鼓楼区鼓西路南段东侧,东西走向,东起弄内民居,西通鼓西路大马路,民国时期这里的地段属三民保。历史上因弄内有一古井,井水清甜,大旱不涸,弄内居民饮水,用水都用井中之水,故名。此地段后属鼓西街道新民社区。2000年起,这里建起锦绣华庭高层新村楼房,古巷消失,古井填没,居民使用自来水。

扁担弄

  曾位于鼓楼区鼓西路南段,东西走向,东起弄内民居,西连鼓西大马路,历史上弄口有四家专卖扁担的店铺,客户多是居住在西门外、北门外的农民,城内一带的甲哥(搬运工人)、收买担(废品收购人)和肩挑买卖的小贩(贩卖水果、水产品、蔬菜)等劳动者。2000年,这里建起锦绣华庭新村,古巷消失,此地段属新民社区。

醋巷

  福州小街巷中的老旧地名,旧址曾位于鼓楼区鼓西路北侧,今遗址不存,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善化坊迤东为醋巷,亦日富巷。”如今这里的地段属鼓西街道新民社区。

麻竹巷

  明清时期老旧地名,曾位于善化坊之南,据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善化坊,南通王师桥,中有横巷通麻竹巷,保定巷。”由于历史的沧桑,麻竹巷几经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麻竹巷及其周边建了20多座新村楼房,名为保定新村,麻竹巷旧址被淹没在新村的通道之中。如今这里的地段属鼓西街道新民社区。

卢巷

  曾位于鼓楼区仙塔街路口,五代闽王时称“新路口”,后又称“卢巷”,该巷系历史地名,已废近百年。

西门边巷

  明朝地名,因巷子曾位于福州西门城墙边,故名。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拆福州城墙时,此巷消失,旧址位于西门兜大马路中间。(王啟生)

  (本文摘自《福州史志》2018年第三期)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