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史 研究方志学发生、发展规律的学问。方志学的分支。梁启超有“方志学之成立,实自实斋始也”的论断。傅振伦认为,中国方志学奠基于顾炎武,创始于李泰棻。当代多数学者认同章学诚为学科奠基人。民国时期在承继清乾嘉时期方志学的基础上有诸多创新,大多数学者并不一味推崇章氏理论,而是根据时代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方志的性质、功用有了新的认识,有《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吴宗慈《方志丛论》、万国鼎《方志体例偶识》、李泰棻《方志学》、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黎锦熙《方志今议》、瞿宣颖《志例丛话》、王葆心《方志学发微》、寿鹏飞《方志通议》、甘鹏云《方志商》等一批论文、专著面世。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方志学学科建设始于新编地方志工作。1996年,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加强方志基本理论研究和方志编纂学研究,建立新方志学科。2008年,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提出进一步搞好方志理论研究,加强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2009年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将方志学列为史学下的三级学科。1980~2010年,方志理论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极大进展,出版方志理论著作、文集700多部,《中国地方志》杂志和各级方志刊物上发表文章10万余篇,对方志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发展史分期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人探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在一些节点上仍存较大分歧。2010年4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协会召开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论证会,开展方志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论证、起草工作。2012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方志学学科建设三年规划(2014—2016)》研讨会,会议就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达成共识,包括研究基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标志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摘自:《方志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