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区规划范围、核心区范围示意图
福州新区是中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具有“四区叠加”(国家级新区、自贸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一区毗邻”(与平潭综合实验区毗邻)的独特优势。新区位于福州市滨海地区,规划面积1892平方千米,规划范围涉及福州沿海、沿江6个县(市)区的部分区域。核心区规划面积800平方千米,涵盖7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涉及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市、福清市4个区、(县)市的26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其中包含:马尾区罗星、马尾、亭江、琅岐4个镇(街道),仓山区城门、盖山2个镇,长乐市鹤上、古槐、江田、文岭、湖南、金峰、漳港、松下、文武砂9个乡镇(街道),福清市高山、海口、城头、龙田、江镜、港头、三山、沙埔、东瀚、江阴、新厝11个乡镇。
2014年9月16日,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福州新区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决议。10月,“支持申请设立福州新区”等内容正式写入国务院有关文件,标志福州新区被列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为加快获批提供政策支撑。12月,福建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申请设立福州新区。
2015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向国家27个相关部委分别征求关于设立福州新区的意见。7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完成福州新区总体方案审核和征求意见工作,向国务院上报设立福建福州新区的请示。
8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福州新区成为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三区一门户一基地”的战略定位。9月9日,中国政府网刊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的批复》,正式对外公布。9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福州新区总体方案》。
2015年9月28日,在北京召开福州新区发展规划研讨会,邀请吴良镛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国家部委领导为新区规划发展把脉献策。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福州新区开发建设需要,由新区办和市规划局牵头开展《福州新区发展规划》和《福州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福州新区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旅游发展策略专题研究、产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滨海新城区域控规和城市设计等20多项福州新区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和课题研究等的编制工作。率先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研究“多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建设,制订“多规合一”协调机制方案和协作审批流程改革方案等工作。新区初步规划“一核两翼、两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核,即新区核心区,包括三江口、闽江口和长乐滨海新城,将重点发展商务金融、经贸交流、创新研发、文化会展等高端服务功能;南翼发展区,以福清为重点的综合发展区,将重点发展海洋经济、临港重化、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新区临港产业崛起的主战场;北翼发展区,以环罗源湾为主的产业发展区,将着力打造以能源、冶金、机械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区;福平综合发展轴,是福州中心城区经过滨海新城与平潭联系的东西轴线,将重点承担综合服务、区域商贸、总部经济、高端科技研发等职能;沿海蓝色经济轴,将由北至南串联起沿海地区,是联系新区内众多港口及产业区的重要纽带。规划9个功能布局各有侧重的城市功能组团,其中,核心区800平方千米范围内规划三江口组团、闽江口组团、滨海新城组团、福清湾组团、江阴湾组团5个城市功能组团。
福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总体走向示意图
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实施336项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市、县两级“福州新区重点项目服务窗口”,推行“5+X”项目审批会商等工作机制,优化新区项目审批管理。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446亿元,占年度计划115%,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0亿元以上。同时推进三江口片区、琅岐岛、蓝色经济产业园等先行区域和重点园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投融资方式和手段,推进长乐前塘至福清庄前高速公路BOT招标、江涵大桥PPP投资建设等工作,加快绕城公路东南段、滨海大通道等项目建设,完成新区重点交通项目投资179亿元。探索福州新区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共建、共用、共享的统筹机制,推动马尾大桥、道庆洲过江通道等重大市政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加快新区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地铁4~6号线建设规划和海峡西岸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优化再造行动计划,促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向新区集聚。对接新区产业项目200多项、总投资超2500亿元。总投资300亿元的京东方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落户新区,翔福物流园基本建成。融资对接机制完善政府牵头的银企对接长效机制,组织举办两次新区重大项目融资对接,促成46个项目业主与银行达成463亿元的初步融资意向。新区办与国开行、农发行等10家金融机构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制定出台《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福州新区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创新重大项目推动机制等5个方面的18项改革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市直部门。9月,开展完善规划体系、产业优化再造等10个福州新区系列专题课题研究,范围涵盖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印发实施。根据“精简、统一、效能、服务”的原则,形成并不断完善“大部制、少机构、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架构和“实体运作、直管开发、两级联动”的开发运行机制。草拟支持福州新区发展的先行先试政策。11月5日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支持福州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福州新区13个方面36条先行先试政策。加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对接沟通,研究探讨两地沟通协商、政策共享、设施共建、发展共赢等合作机制,研究起草《福州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合作框架协议》初稿。同时,研究国家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动相关成熟政策在福州新区率先落地、复制和实施。
利用多种现代媒介和宣传形式,全方位宣传和解读福州新区规划发展情况,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在获批后,召开福州新区设立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福州新区设立的信息。牵头会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开展集中宣传,刊发2160篇相关报道。制作完成新区宣传画册、视频、PPT等,启动新区官方网站,通过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青运会新闻发布会、中国·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等重大平台和对外招商推介活动,宣传推介新区。3月,福州市党政代表团分别赴兰州市和长沙市考察,学习新区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新区办多次组织市直相关部门赴四川天府、贵州贵安、陕西西咸、南京江北等国家级新区进行考察学习,全年接待10多批省外、境外来宾考察。12月,赴香港和澳门开展新区专场推介会,对接项目75项,总投资额达1014亿元;在北京对接央企、国企项目64项,总投资达3315亿元。召开闽商投资项目签约大会,签订闽商投资项目70项,总投资达1122.67亿元。引进中铝铝精深加工、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开发、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高温气冷堆电站及配套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示意图
【概况】福州片区实施范围31.26平方千米,涵盖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州保税港区。其中,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2平方千米,包括马江、快安、长安、琅岐、南台岛5个区块,福州保税港区9.26平方千米,包括新厝和江阴2个区块。2015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挂牌成立。管理委员会由福州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升级而成,作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规格为副厅级,由福州市人民政府管理。
【制度创新】福州片区计划在3年内完成113项试验任务,其中挂牌第1年推进86项试验任务,年内实施74项,推出5批体制创新举措49项,全国首创的举措有14项。投资便利化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企业设立时间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在全国首创“一掌通3A移动税务平台”,实现移动办税和实时动态管理;推行电子营业执照,赋予企业“电子身份”;对外商投资实施“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管理制度。至年底,新增企业4014户,注册资本738.6亿元,3110个纳税人使用3A移动税务平台办理税收业务,发放电子营业执照2187份。贸易便利化推出28项监管创新制度,全国首创的有8项,其中“简化CEPA以及ECFA项下货物进口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创新举措每票通关货物节省成本8%;“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举措促进通关时间从4~5天缩短至1天。国检推出7项检验检疫创新制度,全国首创的举措有3项,其中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每年可为备案企业节约费用100万元;创新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监管模式,使海产品的进口通关每个集装箱节约1.5天。国税推出12项服务区内企业的便利化措施,在全国率先实行出口退税无纸化和先退后审,为外贸企业办理4.3亿元的出口退税。
【金融业务】入驻金融及类金融企业294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72.85亿元,同比增长141.5%。片区内银行与国脉科技、华映光电等20多家企业达成21个跨境借款(金额约43亿元)、25个资金池、1个点心债和1个宝岛债项目,引入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规模合计达420亿元。交通银行省行获批在福州设立离岸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银行海峡两岸跨境金融中心落户福州,平安银行依托自贸区分行设立离岸、保理、跨境结算3个业务分中心。推动各类金融平台建设,中金在线金融中心为中小企业融资金额超8亿元,新东支付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电话支付业务。平安银行牵头设立江阴港整车进口贸易产业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中国银行与福州速传保税供应链公司合作,授信7亿元用于整车进口。
【招商引资】赴荷兰、西班牙、瑞典,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及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开展自贸试验区招商推介工作。至6月底,福州片区在谈项目295个,意向投资金额503.75亿元人民币,预核企业名称1762户,注册企业1024户,其中内资企业952户,外资企业72户(台资32户),注册资本合计231.38亿元人民币。
【重点平台建设】以打造平台为依托,培育新型贸易业态,推进46个功能性平台建设。至年底,建成平台20个,在建平台16个,拟建平台10个。整车进口口岸创新实施“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模式”等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实施汽车整车平行进口试点,江阴口岸注册汽车经销企业84家,其中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企业10家。进口汽车3887辆,同比增长79%,在全国19个整车进口口岸中位列第6位,在新批15个整车进口口岸中位列第2位。出口汽车159辆,全年内贸整车到港2.74万辆。跨境电商11月3日,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揭牌。快安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办公面积4万平方米,50家企业入驻。引进阿里一达通企业,启动与阿里集团旗下聚划算战略合作。万国国际商城电商平台招商入驻300家企业,美国零售巨头COSTCO在区内营业。直销和展示平台11月6日,海峡智贸城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正式开业。利嘉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入驻商户92家,11月18日部分试营业,打造汇集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于一体的综合性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在福州保税港区规划建设集保税仓储、保税展示、分拨配送为一体的利嘉国际物流园,占地42.4公顷,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建设汇集整车进口全产业链的银河国际汽车园,占地54.2公顷,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建设国内唯一一家以纯游戏为主题的互联网游戏产业园,设立创投基金,与高校合作共建,打造“创客之城”,注册企业118家,3家公司登入股转系统计划在新三板上市,园区产值超10亿元。推进船政格致园项目建设,打造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14家台湾文创企业意向入驻。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助推东北理光、科立视、上润精密、野马航空、中景石化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集聚发展。借助金融创新推动企业技改,5大国有银行和海峡银行与中铝瑞闽、飞毛腿等20多家企业达成技改合作协议。坚持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全国第4个国家级物联网园区为契机,加快培育新大陆、普天国脉等一批物联网企业,在互联网+研发、互联网+制造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海丝经贸】依托“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打造与东盟各国渔业合作与海产品贸易平台,海交所发展境内外会员150家,10月21日推出电子议价交易模式,成交货物2亿批次、交易额约1600亿元,商务部将海交所列入第3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谈判经济合作内容。利用“海丝商城”打通海丝沿线国家与地区商品贸易通道,商城入驻企业100多家,引进上千种进口食品,检验放行时间缩短至1—2天。通过“海丝博览会”搭建经贸合作桥梁。首届海丝博览会参展国家和地区达49个,签约项目59项,总投资814亿元,并举办ACD大会、自贸区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依托“侨梦苑”建设现代产业项目聚集区,“中国东盟海产品研究院”“中国东盟海产品产业基地”“侨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入驻。
【对台经贸合作】推出5项创新举措,109家企业申请办理简化ECFA和CEPA原产地证书提交手续,涉及货值3486万美元,税款2230万元。推动对台服务贸易领域开放,落户台资旅行社5家、律师事务所1家、教育机构1家、人才中介机构1家,医疗项目25项。福建自贸试验区内首个闽台口腔医疗合作项目——台湾水激光无痛诊疗技术正式落户福州海峡美容医院。台湾生医协会在福州片区注册落地。与台湾亚东医院合建琅岐三江口医院。台湾银行、合作金库银行、彰化银行、华南银行、富邦金融总部等一批台湾金融机构相继落地。推动两岸人员往来便利化,在全国率先实行临时来榕外省籍居民可在福州办理通行证赴马祖旅游、在福州外省居民免于提交暂住证即可办理通行证赴台湾本岛旅游等政策。
【法治建设】在全国首创“自贸区福州片区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由市中院选派优秀法官为自贸区台胞台企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台胞台企权益。设立福州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院,聘请台、港、澳籍法律和经贸专家担任仲裁员,完善“在线仲裁”服务机制,提供零距离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平台。12月底,成立自贸试验区法庭和检察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人才工作】出台《福州市贯彻落实〈加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工作的十四条措施〉实施方案》《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榕创业就业的实施办法》《关于中国(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特殊支持政策的暂行规定》等激励扶持政策。在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引进中国海峡人才市场设立分部,为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提供人才招聘、海外人才引进、人才培训教育等服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4名聘任制公务员,招聘职位包括国际商务高级主管、金融商务高级主管和对台商务高级主管。
(本文来源:《福州年鉴(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