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琛(1904—1927年)
2019-08-2109-48-20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徐琛

1904—1927年


1566352154243383.jpg


徐琛,1904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达濠镇一个贫苦的小鱼贩家庭,幼年即在母亲的指导下接受启蒙教育。他刻苦学习,少年便颇具文才,15岁就在市立第二小学教书。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广东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于他思想敏锐,才干出众,又极善演说,经常在公众场合发表进步言论,宣传革命思想,遂成为汕头教师联合会的骨干分子。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3月,东征军进入潮汕地区,促进了潮汕地区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共青团潮汕特别支部随之建立。徐琛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并负责市立第二小学团支部的工作。5月,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这时,陈炯明残部乘机卷土重来,于9月16日攻占汕头。反动军阀在汕头大肆搜捕革命分子,镇压工农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共青团汕头地委的主要领导人杨石魂、伍治之等迫于形势,相继撤离,转入福建的诏安、东山、漳浦、漳州、厦门等地活动。徐琛和妻子余哲贞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留守汕头,坚持领导汕头人民的革命斗争。

10月,广东革命政府进行第二次东征。为配合东征军的军事行动,迎接东征军入汕,共青团汕头地委于10月下旬召开会议,决定在军事上、经济上、宣传上全面展开工作。徐琛受组织委托,负责起草各团体欢迎东征军入汕的传单和宣言,编辑揭露陈炯明叛军反革命罪行的《贼军祸潮记》,以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工农群众。同时,共青团地委还指定他负责联络商界、教育界、新闻界人士,解答这些团体人士所提出的问题,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争取他们对东征军和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11月初,东征军再克潮汕。11月10日,共青团汕头地委召开团员大会,讨论地委及所属支部的工作,制订新的工作计划。徐琛担任会议记录,并代表团汕头支部作关于工人教育问题的报告。会议推选徐琛等7人组成大会决议案审查委员会。大会改选了新的共青团地委,徐琛担任地委候补委员。11月13日,共青团汕头地委召开第一次常委会,指定他为宣传委员会委员,并由他负责设法解决同志们的生活问题。11月下旬,共青团汕头地委召开第三次常委会,对地委组织机构和工作安排进行了调整,指定他负责调查各工厂的情况,收集整理有关青年工人状况的材料和革命斗争的照片,供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选用。同时,还要求他负责在工人夜校中建立5个支部。他废寝忘食,埋头苦干,在青年工人和学生中积极活动,为发展共青团组织,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2月20日,共青团汕头地委召开第二次团员大会,他再次被推选为大会议案5人审查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同月,中共潮汕地委正式成立。地委决定从共青团员中吸收一批骨干入党,以壮大党组织的力量,他即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入党后,他仍然从事团和青年工作。1926年1月23日,共青团汕头地委改组,他担任青年工人经济斗争委员会书记,领导广大青年工人积极开展经济斗争,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待遇。为了促进工人群众的团结,共青团地委和经济斗争委员会还召开了有2000余工人参加的青年工人联欢大会,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工人的觉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26年六七月间,徐琛奉党组织之命,参加了汕头国民外交后援会的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以国民外交后援会这个公开组织的名义,团结国民党左派和各阶层进步人士,筹募“爱国捐”,资助省港罢工工人;配合省港罢工委员会汕头办事处,发动群众封锁码头,在经济上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他的这些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有力地支援了省港大罢工,受到中共汕头地委的高度赞扬。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分兵三路,正式出师北伐。为推动北伐战争的发展,发动沿途各地的工农群众支持北伐军,中共组织决定选派部分党员,组成“随军工作团”。徐琛接受组织的指派,告别了父老乡亲,告别了与之共同战斗的亲密战友,穿起军装,直接参加了东路军政治部的工作,跟随北伐军向福建挺进。12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在中共福州地委的策应下,顺利进占福州。徐琛以东路军政治部党务科长的身份,出任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主席。同时,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他参加了中共福州地委的领导工作。在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荷波的指导下,他同方尔灏、蔡珊、陈应中等中共福州地委的同志密切配合,利用北伐军入闽的大好形势和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工农组织,加强党组织的建设。这一时期,中共福州地委领导下的党组织迅速发展,计有职工小学支部、平民小学支部、义务小学支部、女子师范支部、省立二中支部、师范支部、人力车支部、码头支部、“涤社”支部等16个党支部,党员共150余名。地委还派出大批党团员参加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的工作;通过改组国民党福州市党部,掌握了市党部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农民部、商民部、妇女部、青年部、秘书处的领导权。在党的领导下,福州店员总工会、农民协会、妇女联合会、青年联合会等革命团体和组织纷纷建立,党领导的福州地区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927年3月,随着蒋介石反革命面目的逐渐暴露,福州地区共产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左派力量同国民党右派势力的斗争也逐渐表面化、尖锐化。徐琛在这场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站在斗争的第一线。他经常在各种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宣传革命思想,痛斥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行径。当时,国民党右派为了破坏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运动,争夺工农运动的领导权,先后拼凑了杉木、鞋业、铅箱、制线、人力车等工会,并以这些工会为主,成立了“福州总工会”,与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左派力量相抗衡。针对这种情况,3月4日,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东路军务级政治部、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通过解散“福州总工会”、取消“人力车工会”等议案。徐琛充分发动群众,与右派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领导的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迅速发展工会组织,先后建立了装木工会、鞋底工会、铅箱店员工会、制丝工会等,又另组了人力车工会,用以抵制右派力量组织的工会。同时,他根据联席会议议案的精神,以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的名义,宣布取消由右派分子谢瘦秋和车馆馆主掌握的“人力车工会”,限期改造“福州总工会”。福州的右派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担任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主席的徐琛,对敌斗争坚定,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右派分子对他又恨又怕。1927年3月8日,一伙右派分子收买、唆使大批流氓、暴徒,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福州总工会”组织,胁迫部分工人举行游行示威,公开叫嚣要驱逐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委员马式材、李培桐,驱逐《民国日报》主编潘谷公和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主席徐琛。福建临时政治会议在右派分子的活动下,作出停止马式材、徐琛等4人职务的决议。面对右派势力的公开挑衅,王荷波和徐琛等人经过紧急筹划和周密布置,于3月10日以国民党省党部筹备处和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的名义,召开有40多个团体、万余人参加的群众集会。大会提出7项条件,要求惩办妄图破坏北伐后方、摧残革命分子的反动派,解散“福州总工会”。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次反击,迫使福建临时政治会议撤消了原先作出的停止马式材、徐琛等4人职务的决议。

然而,国民党右派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加快了反革命的步伐。在福州地区,国民党右派分子殴打中共党员和进步分子,冲击捣毁进步团体会所的反革命事件不断发生。在这关键时刻,为了加强中共福州地委的领导,以便更有力地同右派展开斗争,王荷波与来福州商讨成立中共福建省委事宜的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罗明商议,决定由徐琛担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不久,王荷波、陈昭礼等同志先后离开福州,徐琛临危受命,毅然担负起领导福州地区党组织反击右派进攻、继续发展工农革命运动的重任。

1927年3月底,南昌、九江、安庆、杭州等地相继发生国民党右派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摧残工农群众运动的反革命事件,福州地区的国民党右派分子秉承蒋介石的意旨,暗地里连续召开反共会议,蠢蠢欲动。徐琛清醒地看到了形势的严重,他断定一场事变已经迫在眉睫,便主持召开中共福州地委紧急会议。会上,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组织大家商讨应变措施。地委最后作出决定:转移党内文件资料;由地委组织部长陈应中、宣传部长方尔灏负责组织已公开身份的同志撤离福州。

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分子在福州召开“拥蒋护党”大会,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接着,新编军第一军军长、东路军代总指挥谭曙卿宣布戒严。一时,街上贴满了“肃清跨党分子”,“活捉徐琛”等标语,警特倾巢而出,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当天上午,反动分子迫不及待地包围了徐琛的住所——安民巷立本弄3号,但一无所获。在这之前,徐琛和妻子余哲贞、弟弟徐以甦已由陈应中护送,离开福州来到长乐营前。徐琛一面派徐以甦从陆路潜返汕头打探消息,一面加紧准备,计划从海路返回家乡。4月中旬,徐琛夫妇和其他一些同志从马尾登上海轮。13日,船抵厦门,徐琛夫妇不幸被混在旅客中的密探发现而被捕。随后,他们被羁押于厦门海军司令部。徐琛被捕后,党组织立即多方设法营救,但都没有成功。5月24日,徐琛、余哲贞及厦门党的领导人罗扬才、杨世宁等9人被押解福州。在狱中,徐琛正气凛然,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6月2日晚,徐琛、余哲贞被同时杀害于福州西门鸡角弄刑场。这对来自广东的革命伴侣,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辛耘)

(本文来源:《福建革命烈士传(二)》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委会 福建省民政厅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7年09月第1版)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