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世明
1947年中共闽浙赣省委“八二八” 会议后,决定开展30路游击运动,开辟闽江以南几个县为一个游击区,建立以林汝楠为书记的闽(清)永(泰)尤(溪)南(平)沙(县)中心县委。省委书记曾镜冰安排,林汝楠率武工队沿山路从闽侯县北上南平。边走边开辟秘密交通线。另派我从省委机关到福州,向城工部调这几个县的党员干部返乡工作。不幸,武工队经古田县发生“牛皮山事件” ,林汝楠突围到永泰顶山洋养伤。10月伤癒来福州,适曾镜冰也从省委机关(闽侯、福清交界山头)来福州,一起研究组建闽清县委会。这届县委会(自1947年11月至1948年3月)历时虽然很短,但是体现出其既坚强,又有特色,很不平凡。
特色
这届闽清县委有特色,首先领导关系由省委书记亲自领导筹建的。1947年11月成立闽清县委会是在福州,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我带林汝楠与主要党员干部一一谈话,由林汝楠报曾镜冰等审批。刚好刘志德从闽清四都山头来到闽侯县龙山一带。最后曾镜冰决定县委由刘忠瑶(书记)、郑一惠(副书记)、刘志德委员三人组成。县委三个委员中,正副书记是知识分子和一个工农干部委员相结合,又体现重视选拔本地干部。他们年龄都只20多岁。
县委委员各有鲜明特点:一、刘忠瑶理想坚定,忠诚老实、豪情正气、谦逊踏实、联系群众,他是福建学院学生,只差一学期毕业。自觉离校返乡,他是本地干部。原是党小组长,被破格提拨为县委书记。二、郑一惠于1942年经江作宇介绍加入共产党,曾任福建协和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有理论、文学修养、忠厚老实,有献身精神,性格内向,曾在《东南日报》 等发表多篇文章。妻子詹玉珍时适身孕,他坚决携妻迁回闽清白洋,任副书记。三、刘志德(真名兰成友),宁德少数民族,贫农。1941年入伍,1942年入党。党性强,和群众鱼水情。他是英勇指战员,曾任闽北游击队分队长。近年在闽清、永泰交界山村活动。我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缺武装干部为由,请调刘志德,很快得到批准。林汝楠考虑,将来由他带领中心县委游击队。
县委机关设置,是设在刘忠瑶六都家。因为刘志德始终坚持在闽清、永泰交界山村活动。县委会议二次在四都麟洞召开。县委机关驻地和中心县委基地用三条交通联络线秘密连接。
实践
果然,特色形成优势,优点融合,增强活力,提高工效,加速发展。县委成立后,全体县委委员马上分头奔赴闽清。
根据省委关于“部队地方化,扩党练干及联系群众”,“动员群众搞合法(生存)斗争为主,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 等指示精神,短短几个月,闽清县委加强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及思想建设,建立六都、二都、一都区委及十五都党小组等,筹建武工队,组织抗丁等斗争,披荆斩棘,打开了新局面。
县委统一领导下,各成员都作了很大贡献。一、刘忠瑶发挥本地干部这一优势,团结教育很多闽清大、中学生(如福建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师专以及本县闽请中学等学友)。动员亲友参加革命。他介绍刘希明入党,任六都区委书记,参加中心县委办的短会培训。他前往十五都办学习班,建立党小组,任黄世杰为组长。他推荐、支持热情青年蔡兆源到山村,协助刘志德巡迥活动。并和郑一惠建立六都至白洋的后山山路交通联络点。二、郑一惠在其妻子家乡白洋创立革命据点。他领导闽清中学党支部、二都、一都区委,并领导二都革命群众持枪抗丁斗争。他把所领导的福州党员组织起来,转到为闽清县农村服务的轨道。三、刘志德在闽清、永泰交界山村,继续依靠贫雇农开展工作,介绍老革命群众入党。他时常讲述福建游击战争事迹,带我们访问黄扆禹、张翼率领游击健儿活动过的闽清据点。他克服大腿淋巴腺发炎的困难,坚持工作,进而筹建武工队。
县委会严守秘密守则。知识分子干部以同学名义掩护。刘忠瑶任毓真小学教导主任,郑一惠任闽清中学理化教员。刘忠瑶主动送我哔吱呢大衣,掩护我在乡镇平原活动,而我把黑色丝棉大衣转送刘志德。
1948年3月16日发生‘麟洞事件’。 刘志德英勇搏斗,壮烈牺牲。接着,我们7人被捕。刘志德头颅被挂在六都电线杆上。在敌人血手中 ,难友们以刘志德为活榜样,团结对敌。同志们共同心声是:“向老刘学习!”有意思的是,在押送我们被捕同志途中,敌便衣队有的谈起刘志德烈士斗争情景,声音迥异,为之胆寒。在危急关头,刘忠瑶、郑一惠沉着果断,安排妥当,行动快捷,连夜抄三都小路赴樟湖坂向林汝楠汇报。当年4月蒙冤罹难。这三位县委都是革命烈士。
悲歌往事,红色感动,激发能量。
结语
这届闽清县委班子很不平凡,为闽清人民立下丰碑!
首先,县委班子十分坚强,通过几个月工作,县委会促进闽清革命形势有质的发展,促使闽清广大人民群众觉醒、求解放。
笫二、这三位县委委员都是无限忠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党员。他们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以至生命。以烈士高大形象传递给人们正气、锐气、朝气的巨大正能量。
笫三、由于县委会播下火种,打下基础,因而“麟洞事件”发生三、四个月后,黄世杰等勇于受命,返回老家,高举红旗,恢复发展党组织,组建闽清人民游击队,配合人民解放军,夺取清溪阻击战的大胜利,进而解放全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