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
5月 “五四运动”消息传到福州,福州学生代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响应,进行示威游行,组织上街宣传,散发爱国传单,张贴爱国标语,高呼反帝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争回青岛”,“抵制日货”。长乐在榕求学青年积极参加行动,使运动很快扩展到长乐,吴航学生开展民众反帝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1920年
2月28日 旅京长乐籍学生郑天挺、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福州旅京学生暑假回闽社会服务团”,利用暑假回闽机会,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鼓动。
7月 旅榕学生组织长乐学生会,返乡开展“抵制日货,打倒奸商”的运动。以罚没款创办毛巾厂,勒“请用国货”碑 4块,分立岭口、下橹桥和北山等地。
是年 军阀王献臣率部到长乐强买米谷,饥民抵制,引起冲突。
1921年
海盗猖撅,地方“自卫军”、“自治军”蜂起。
1922年
粤军过境拉夫,自卫军、自治军等夺县印,军阀海军陆战队驻县设防。
1923年
海军陆战队旅长杨砥中,以测量土地为名,勒收田亩捐,引起民愤。夏秋大旱,饥民夺食。
1924年
海军陆战队勒民种烟苗收捐,硋窑村民韩梅香挺身抗捐被杀,引起民愤,虽屡经申诉,却冤沉血海。
侨商林祖密集资开发莲柄港,聘美商测量,被驻长乐海军陆战队阻止中辍。
1925年
6月16日 上海“五卅惨案”消息传来,长乐县工农商学各团体组织成立“沪汉惨案长乐各界外交后援会”。次日,举行反帝示威游行,并发出《快邮代电》:“沪汉两遭惨戮,长乐30万人民誓为后盾。”全县罢工、罢市、罢课。
是年 土匪白眉毛、陈伟等肆掠,加上夏秋霍乱盛行,民众纷纷逃离失所。
1926年
12月 国民革命军北阀入闽,长乐县开始组建国民党党部,陈锡良、林朝安等负责筹备。
12月 海军陆战队强占吴航小学,勒令小学迁往塔坪山。
是年 官僚资本开办莲柄港溉田局。
是年 城乡钱庄充斥,金融紊乱。
1927年
1—3月 中共福州地委已有支部16个,党员150余人,并在长乐、建瓯、宁德、仙游、福清、莆田、连江、罗源、古田等地开展党的活动,发展党的组织。
4月 国民党顽固派在福州发动“四三反革命事变”,白色恐怖笼罩福州城。为保存有生力量,中共党员郑乃之、郑启勋,从福州隐蔽到家乡玉田村,暂时停止地下革命活动。
6月 国民党福建省当局发行公债“金库券”。营前区(原属闽侯县)“金库券”委员吴梓卿滥发白条,敲诈勒索。中共党员郑乃之、郑启勋回乡发动学生、农民开展反“金库券”斗争,游斗吴梓卿,退回白条,发还勒款,斗争取得胜利。
8月 筹建“营前模范农村”,实行孙中山先生的农工政策;设立国民党县党部筹备处。
10月 中共中央派刘谦初到福州通过傅炳恭的关系,先后联系恢复了江木煊、黄源、郑乃之等人组织关系。
12月 中共福州市委正式成立。
1928年
2月 中共福州市委决定利用黄展云创办营前模范村的有利条件,开展营前地区的农民运动。江木煊、郑乃之、傅炳恭、陈仁材、孙健、赵忠英6名党员,受福州市委派遣于春节后到达玉田地区,以筹办玉田、桃源小学为名,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建立玉田党小组,组长江木煊,不久,发展30多个农民党员,建立玉田、桃源两个支部,玉田支书郑习喜,桃源支书郑麻堂。
2—3月 福州市委通过关系,派党员黄源和王介山等人进入“模范村”办事处,支持、配合江木煊、郑乃之开展农运。黄源任“模范村”民团编练处主任兼警卫队副队长,王介山任警卫队队长,掌握“模范村”的部分武装。
3月5日 “营前模范村”正式成立,开始编查户口,清丈田亩,整理田赋,废止包捐,禁烟、禁赌,创立农工银行,开辟营前新街,兴办教育事业等,进行改良主义尝试。
6月 福州市委在桃源小学开办农民干部训练班,培训农运干部,布置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中央特派员刘乾初,市委书记杨峻德,到长乐巡视,并亲自讲课。
7月 玉田地区党组织根据福州市委的指示,从减租入手,进一步开展农运。黄源、王介山动用“模范村”的武装力量,把反对减租的土劣首领郑镜镜关押起来,游斗豪绅,打击地方反动势力。地主、豪绅纷纷外逃,集结于福州密谋对策。中共党员郑廷泰(地主子弟)背叛革命,伙同土劣集团向国民党省防司令部告密。
8月 福州市委召开扩大会,对玉田地区农运作了分析,预料国民党的武装围攻不可避免,决定开展武装斗争。会后,黄源运来30多枝步枪,准备以民团为主力进行自卫抵抗,但准备尚未就绪,玉田、桃源两村同时遭到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两个连及便衣队数十人的包围,民团武器被缴,江木煊、郑乃之、孙健等人被捕判刑,农民革命骨干出逃,党组织受到破坏。
12月31日 中共福州市委发出《关于福州工作大纲》,提出今后方针“要经常把福州四邻的农民运动普遍地发展起来”,要求尽快恢复玉田乡的农民协会和党组织。
是年 拆城墙,筑公路,开辟河下市场,改司法公署为闽侯法院长乐分庭。
1929年
3月 中共福州市委恢复玉田地区7个农民协会及“营前模范村”两个民团的党组织关系,后来由于无人具体领导,实际上没有很好开展工作。
7月3日 中共福建省委提出目前先要注意建立福州工人运动的基础,发展连江、长乐、福清、闽清等县的党组织,以及福州四郊农民运动,造成包围福州的态势。
是年 莲柄港水利工程完成,向农民收取水费。
1930年
2月15日—20日 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党代会,选举罗明为书记,会议提出要加强福州、厦门、漳州3个城市工作,开展福州邻县──长乐、连江、古田、福清等地的工作,使“群众斗争走向广大范围的游击战争与地方暴动。”
1931年
6月 福州中心市委派党员林文腾带郑长贺等3个学生返乡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在长乐古槐、龙田等村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
12月19日 长乐县壶井乡民因拒缴海军溉田局水费发生暴动,当天上午,长乐县长陈希澎路经壶井乡口被扣。13乡乡民集合500余人,于20日凌晨1时攻下龙门溉田局,守局海军陆战队80余人全被缴械,随后攻占县署,将县政府改为长乐联乡保卫团临时总指挥部,并开监释放“犯人”,提出取消溉田局,长乐人民自治,不再派军队驻长乐──史称“长乐十三乡事变”。至1932年2月6日,因十三乡民团内江分裂,海军陆战队枪杀民团首领,乘机攻入壶井、旒峰、演屿,焚烧民房千余间,十三乡农民反抗斗争失败。
1932年
1—2月 福州中心市委派郑长贺回长乐开展工作。郑长贺在古槐、龙田组织农会小组和游击小队,自任小组长和小队长,人数20多人,不久,发展郑义武、黄金妹等人入党,建立龙田党支部。
4月17日 中共中央致信厦门、福州两市委,要求火速派大批干部到农民斗争发展特别快的长乐、连江、福清等地方去,发展这些地方的农民斗争和游击战争。
6—7月 十九路军陆续进驻福建,隐蔽在该军中的共产党员郑乃之、刘突军等随军来闽,与福州党组织取得联系。
是年 龙门渡船被匪劫持乘客数十人。
1933年
2月 国民党长乐驻军邹敏天部因在壶井勒收烟苗捐,引起农民强烈反抗,冲突中打死农民18人。
3月 营前模范村撤销,改为闽侯第十三区,设区公所,第二年划归长乐管辖。
5月 连、罗工农红军派交通员谢四妹、陈灼司到长乐县厚福过透村建立交通站,为连、罗红军运送枪支弹药,他们发动当地船工林迟迟、林永灶等7人建立运输队。同年秋,厚福交通站成立,站长林迟迟,还在兰田、古槐设立接头点,与福州、闽侯连成一条地下红色交通线。
是年 十九路军发动闽变,长乐改制,县长官其盛潜逃。
1934年
8月 中共福清中心县委成立,书记黄孝敏,常委刘突军、何青陶,委员陈金来,共青团书记陈振芳(程序)。中心县委辖福清、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县。
9月 厚福交通站建立中共党支部,书记林迟迟。
10月 长乐县山边刘、六林等地铜匠刘兹恭、林善炎等12人,到闽东苏区为游击队装配、修理枪械,建立兵工修配厂。
是年 长乐设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县长王伯秋,管辖闽中、闽东11县。
是年 闽侯六里地区划归长乐。
是年 始置军法承审员。
1935年
2—3月 连罗苏区遭国民党大规模军事“围剿”,西南团被迫转移。杨采衡、陈云飞、吴德标等人率领游击队员20多人,从西洋、浮鹰岛突围,在长乐厚福交通站护送下,顺利抵达福清,与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黄孝敏取得联系,并在半岭角楼把队伍扩编为工农红军闽中游击第一支队,由魏耿、吴德标任正副队长,刘突军任政委,杨采衡任参谋长,开辟福清、闽侯、长乐、莆田、永泰边界游击区。
3月 福(清)长(乐)特支书记陈云飞,设联络点于长乐县兰田村枪贩陈歇次家,活动于福、长之间。
10月 建立保甲制度。
10月 郑长贺带头揭露国民党政府捐税名目繁多,官员敲榨勒索,假公肥私,被古槐乡联保主任以“有共党嫌疑”的罪名扣押送往县府,迫于民众抗议,且无确凿证据,7天后郑长贺被释放。
是年 国民党中央在长乐与江苏句容同时进行人口和农业普查。
是年 长乐列为二等甲种县,原七区并为四区。
是年 省建设厅主持改造莲柄港工程竣工。
1936年
2月21日 闽中游击队在长乐县厚福乡筹集经费时误杀船主,组织暴露,国民党军警派兵搜捕,致使坚持3年之久的厚福交通站遭到破坏。林迟迟一家出走浙江,林木妹被捕,林永灶、林振团随队伍转移。后来,林永灶从福清琯口回天竹寺途中被国民党宪兵队逮捕,受尽折磨,疾毙狱中。
4—5月 闽东游击队负责人魏耿叛变,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搜捕革命同志,情况危急,组织上决定疏散隐蔽,闽东游击队参谋长杨采衡,在交通员护送下,到达长乐古槐中街石依九家,安全隐蔽3个星期,永泰工委书记陈云飞在兰田、金峰隐蔽近1个月。
9月 在松祉开诊所的陈亨源由陈金来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利用诊病机会在福、长边界开展革命活动。
12月8日 郑长贺再次被捕,6个月后获释,与陈亨源、陈金来取得联系,继续革命活动。
是年 长乐移民崇安垦荒;省农业职业学校迁来;长乐司法处成立。
1937年
8月 郑长贺在古槐宣传抗日救亡;陈亨源在福清海口,长乐松下、江田、南阳一带活动,组织抗敌后援会。
是年 地方物价暴涨,奸商居奇囤积。
1938年
2—4月 在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授意下,陈似云(长乐县民众教育馆馆长)、项德崇(项南,长乐县苗圃技术员)、陈婴子等人发起组织长乐县“明天剧咏团”,队员来自平、津流亡学生和福州、长乐的进步青年,有30多人。剧咏团深人长乐农村演唱抗日救亡歌曲,演出话剧,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剧咏团组建后不久,项德崇、张徽、阮秀雅等人,利用国民党长乐县党部“抗敌后援会”的名义,动员女学生、女职工、家庭妇女,组织一支“妇女宣传队”,队长张徽。妇宣队深入乡间,挨家挨户宣传抗日,在社会上影响很大。10—11月,国民党长乐当局以“胡闹”、“成分复杂”等罪名强行解散剧咏团、妇女宣传队。
6—7月 中共闽中工委在长乐县南阳举办军事、政治训练班,长乐县有20多人参加学习,时间达20多天。训练班发展了陈亨光等一批新党员。
8月 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撤消闽中工委,分设莆田、福清、泉州3个中心县委,直属省委领导。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陈金来,副书记陈振芳,委员陈亦桂、陈亨源、池亦妹仔。辖福清、长乐、平潭、闽侯。
8月 中共长乐工委成立,书记陈亨源,1940年后由陈亨光继任。
是年 刘润世(中共地下党员)从建宁调到长乐县任社训总队军训教官。省委派张羽(王绳祖)向刘传达省委指示:利用社会地位,介绍同志打入国民党政府内部,刘润世不与地方党组织发生联系。不久,国民党长乐社训总队改称国民兵团,刘润世任副团长,张羽任团部文书。
是年 长乐专员公署移福州;伪军林义和窃踞东沙岛;田赋改征实物;当局公卖鸦片,征兵勒铜,丁壮流亡。
1939年
2—3月 营前街屡遭日机轰炸,美孚和亚细亚储油库亦被炸。
6月17日—9月15日 日机数度轰炸松下港,毁店屋36间,仓库百余间,死5人,伤多人。
10月 南阳村建立党支部,书记陈亨光。
12月 闽中特委派何可春到长乐县古槐帮助郑长贺、石景涛开展工作。随后,龙田、南石、旧厝陆续组织农会,会员从50多人发展到200 多人,并发展石景涛、黄良玉入党。
是年 七社建立党支部,书记陈亦清。
是年 当局封锁闽江口,抛石填海;控制粮食,民不堪命;培青中学内迁永泰。
是年 刘润世兼任“长乐抗日后援会”副主任委员,创办《抗敌三日刊》,自任社长,张羽任编辑,刘还成立“抗敌剧团”,自任团长,赵涌(中共省委候补委员)担任艺术指导。他们积极利用合法地位,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40年
1月 陈亨源去武夷干校参加第二期学习,同时送陈亨亮(陈明)、陈亨勇(陈志忠)、林举华到莆田宁里闽南特委机关工作。学习结束后,陈亨源返回长乐南阳开展工作,陈亨亮等人也随同返回。
2月 中共闽南特委书记李刚调省委工作,黄国璋代理特委书记,在长乐开办一期训练班,培训20余名地方干部。
春 中共古槐党支部成立,书记石景涛。
5月4日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发出对东南局的指示:我党在国统区应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的方针(简称16 字方针)。
6月 中共闽中特委派人到福清南区玉盛村重建福清中心县委,辖福清、长乐、平潭3县,县委书记陈亦桂,组织委员池金蛮,宣传委员何可春,交通委员池亦妹仔,军事委员陈正顺。
9月 福长平县委成立,陈亨源任书记,隶属福清中心县委。
11月 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决定,由陈金来、陈亨源、陈亦桂、陈正顺等带领基本群众约70人和部分武器,到高山东林半岛伪军郑德明部隐蔽活动。通过郑部大队长陈良超的关系进行策反,并筹集款项;陈金来任大队副,掌握部分兵权,募集一笔经费,策反了10多人及枪。
是年 根据“隐蔽精干”方针,党组织先后派江国荣、林威廉(林白)等隐蔽在长乐县政府、县常备队里掌握武装,并通过隐蔽在长乐县国民兵团任副团长的中共党员刘润世,控制长乐县国民兵团。此后,又派张羽以国民兵团文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是年 县长张灿勒购粮食,围捕壮丁,暴政虐民。
是年 南岸炮台、三溪小学校舍被日寇飞机炸毁,金峰、梅花、潭头、文石、龙门、营前等亦遭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