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不吃”白露水
2019-10-2211-06-02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白露在阳历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诗经》的《蒹葭》篇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句,指地面水气凝结为露,色白,称“白露”。这一节令,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渐凉。《内经》称:“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从物候特征解释,《礼·月令》说:“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福州地区有“晚稻不吃白露水”谚语,指的是晚稻施肥要赶在处暑后完成,一过白露,凉风起,气温低,施肥误时而又失效了。

《逸周书》说:“白露之日鸿雁来”。雁属候鸟,白露时节,便从西伯利亚南飞过冬。如果遇上气候骤冷,就出现“白露风”,晚稻因突然气温趋低,结不出丰满果实,竟成白穗,影响收成。气象谚语:“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说明这一季节天气晴,气温正常,有益于晚稻结实,才有“谷米白如银”的好收成。

白露一到,海产贝类多已“过时”,只能制作干货,如蛏干、蛤干等。因为这时贝类海产品鲜食已失本味了。除了制成干货之外,还可腌成蛏露等地道的风味食品。

(摘自:《福州习俗》)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