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福清新厝车鼓舞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福州市
新厝车鼓舞源于明朝,盛行于清末民初,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是福清广泛流传的古老民间艺术形式,每逢喜庆节日或迎宾庆典等,都邀请车鼓表演,增添浓郁的欢乐气氛。据称,明嘉靖年间的倭寇之患,是伡鼓产生的最初缘由。当时戚继光将军率兵从浙入闽,赶赴兴化府平倭,由于兵力分散追剿残倭,戚将军邀民间壮勇负鼓擎旗参战,以迷惑敌兵,顿时鼓声如雷,喊声震天,使残匪吓破了胆而束手就擒。于是,福清当地人因此爱上了具有战鼓之威风的伡鼓,并且传承至今,在各个民间节日里表演。
福清新厝车鼓舞表演是由镲、锣、大鼓等几种器乐组成的大合奏。镲是直径60厘米左右的大钹,锣则分为大锣和凸脐两种,鼓是直径约一米的牛皮大鼓。车鼓队通常由一面大鼓,数十对大钹,两面大锣和两面凸锣组成。表演时由两旗手持一横幅作前导,30多名钹手组成队列,舞姿翩翩,4名妇女手擎凉伞在其中穿梭来往,随着铿锵的鼓点,车鼓队的花样、队列不断变幻,组成各种图案,一会儿呈圆形,一会儿呈正方形,一会儿组成“太极”状,一会儿排成长条形。队列变化多端,花样层出不穷。整支乐队,活脱脱就是一幅古时将士出征图。
车鼓队分布在福清市新厝镇每个乡村以及周边的莆田和仙游等地,以新厝村最为盛行。
车鼓舞表演不仅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也可以强身健体,因此参与者日众。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