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福州高湖舞龙灯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类别:传统舞蹈
传承人:吴明忠
“吐水穿云又抢珠,龙灯舞技数高湖,翻身扳肚尤灵健,变化如神首尾无。”曾经一段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舞龙灯表演让清朝著名学者郑骊生不禁作诗赞叹。诗中所赞的,正是高湖舞龙灯。2009年5月,福州高湖舞龙灯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高湖舞龙灯,俗称“龙灯舞”,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高湖桥南自然村有位姓赵的村民,在福州府将军衙当差。衙内每逢年过节,都会舞龙灯欢庆。他专心学得舞龙技艺,后来回到乡间传授村民,从此高湖便有了“舞龙灯”。早期的高湖舞龙灯龙节内,节节都插点蜡烛,夜间舞动,闪烁明亮。舞龙表演时,还有凤、祥云共舞,后逐渐改革。
高湖舞龙灯的舞法,出自皇家派系,与各地民间龙队的舞法有极大差异。高湖舞龙灯的舞法有严谨的规范,主要以正副太极起伏的形态,配合各种串结花、解结花的复杂组合变化中,进行跳、越、跨、翻、滚、转、腾、跑、缠、抢、戏呈现龙人形象,舞出龙腾起伏的无限神韵,表演具有流畅、飘逸、典雅的风格特征。
高湖村有着厚重的舞龙文化底蕴。高湖有6个自然村,村村有俗称“把社”的舞龙队,相互竞技,相互学习。“把社”活动最盛时期的,连七八岁的孩童也以草绳扎成龙,摸仿大人舞龙嬉戏,故有“高湖龙灯草绳编”的俗谚。1994年,由高湖村村委牵头,从6个舞龙把社中挑出了舞龙好手,组成了高湖舞龙队。
近年来,高湖舞龙队接连获得省级、国家级、国际级舞龙赛事奖项。目前高湖舞龙灯已发展出100多个竞技套式,创出了搭桥舞8字、前后换把舞8字、快8字行进舞龙等舞法。
(摘自:《传承与守望——老福州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