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仁山拉线狮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承人:赵名棋、赵其春
连江潘渡仁山拉线狮始于清雍正年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集舞蹈、娱乐、体育于一体的民间传统项目,一般在重大民间节日期间举行表演。拉线狮比一般的舞狮、舞龙项目技巧性更高,现在表演的狮和狮架是上世纪20年代初潘渡乡仁山村民赵唐德、赵先德经过模仿的基础上放大的,更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
与传统舞龙舞狮不同,仁山拉线狮艺人们不必用竹竿把龙擎上天,也不必藏在舞狮里上下翻腾。在表演中,艺人要训练的不只是肢体动作,更要学会对滑轮、对钢丝、对狮架的理解与操控。
仁山拉线狮,由表演狮、狮架组成,狮架为方形木架,架长2.5米、宽1.2米,狮体用竹筒制骨架,外用麻线捆扎,制成狮身、狮毛,狮身重约8公斤,狮安装在龙轿中。表演的时候,艺人操纵拉线,控制舞狮起舞腾跃。龙轿的设计非常巧妙,前后端是敞开的,以便让狮子自由腾跃出台抢球。龙轿顶部装饰有一条龙,约3米长,龙头向前伸出,嘴含龙珠,顶上吊着活动的绣球,用以引逗狮子腾跃扑抢。龙轿中的狮子是悬空吊装在龙骨上,用滑轮和钢丝拉线连接起来舞动的。表演时,总共要16人配合表演。龙轿由4个人抬着进行表演,前面另有一人手持火把,当狮子飞跃扑抢绣球时,用嘴或器具喷出火焰形成一个火球,耀眼夺目。龙轿后面另有两人操纵拉线表演,后面跟随一班鼓乐队,鼓乐有大鼓、大锣、云锣、大钹、小钹等,演奏着独具曲调的狮鼓乐。操线者随着狮鼓的节奏拉动狮子,舞动出不同的形态动作。当节奏进入高潮戛然而止时,狮子扑向绣球,火焰表演者同时喷火,灵巧自如、紧张热烈,把表演推向高潮。
拉线狮属罕见的民间传统绝技艺术。由于狮子在民间有“镇邪恶,保平安”吉祥象征传说,深受百姓喜爱,带有强烈的民间文化色彩。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