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
2019-12-3104-39-17来源: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网站

2007年8月,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类别:传统技艺

传承人:陈君凡(省一批)、陈燕君(市三批)

同利肉燕用肉包肉,是福州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太平燕”堪称一绝。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建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其厨师便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因包出的形状同飞燕,便取名为“扁肉燕”,皮也就叫燕皮。手艺传入福州后,食者日众,成了家喻户晓的特产名吃。在福州民间,扁肉燕加上剥壳的鸡蛋便成“太平燕”,象征“太平”、“平安”、“富贵”、“吉利”。

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民间家宴,“太平燕”是必备一具菜肴,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类工艺。肉燕亦由此成为馈赠佳品,为福州人包括海外乡亲所衷情。

同利肉燕老铺是福州制作肉燕皮、烹制太平燕的著名老店。同利肉燕老铺创始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至今已传承五代,历经三朝,是福州一家创业一百三十多年制售燕皮的“中华老字号”。

肉燕的制作方法:一是将猪的瘦肉用木棒捶成肉茸后,放入上等甘薯粉,搅拌均匀,然后压制成薄如纸张的片状食品,又称“燕皮”。二是将猪五花肉剁成泥,加入辅料和调味品拌匀制成馅。三是将肉燕皮切成2寸见方片,然后一手持燕皮,一手用筷子挑适量的馅放入燕皮中,合拢捏紧使成燕尾或长春花形(又称小长春),或上笼旺火蒸5分钟,或冲入调好味道的清汤,或另下锅煮食。

image.png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