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福州漆箸制作工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类别:传统技艺
传承人:张国天(省一批)
福州漆箸制作技艺自2200多年前闽王无诸在福州建冶始逐渐形成这一区域特有的制箸手工技艺,如今福州漆箸已成为中国漆器工艺美术一朵奇葩。
清光绪年间,福州漆筷进入鼎盛时期,清末民初,生产漆筷较为著名的店家有“蒋兴记”“杨春盛”“潘德兴”等40多家,分布在中亭街、茶亭街。1958年10月,以台江区小桥漆筷生产合作社为主体,郊区第六脱胎漆器厂漆筷车间和仓山第五脱胎漆器厂漆筷车间合并成立福州漆筷厂,继承和发展了福州漆箸制作工艺,研发出台花、晚霞、赤宝砂等髹饰技法。产品采用毛竹、楠木、天然大漆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具有造型美观、图案新颖、光滑均匀、纹彩绚丽的特点,而且耐高温、耐酸碱、无毒、不变形、不脱漆、不褪色。产品以外型区分,可分为圆筷和方头圆筷两大类。以制作工艺、原料配方差异区分,可分为高、优、中、普四个等级,有数百个品种。“台花”以锡箔纹饰刻缕于漆筷表面,涂漆打磨后显出原刻缕之锡纹图案,华丽鲜艳;“晚霞”以髹漆色层不同,重点打磨,以显薄暮霞光;“赤宝砂”则以色漆、银箔点缀画面后再与磨漆工艺结合,呈现珠光宝气、晶莹华贵的艺术效果。
福州箸产品制作精美种类繁多,有日用的漆箸以及观赏性极强的工艺艺术箸。其制作技艺精巧绝伦,运用脱胎漆的髹蚀技法,以锡箔纹饰刻缕、髹漆、打磨、点缀结合,采用印花、贴花、琢花、火化铅、仿景、录蓝等装饰,使福州箸图案华丽鲜艳、品莹华贵。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