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
2020-01-1812-30-46来源:东南网

原标题:福州“小年”原来不一样!这些老习俗,你知道几个?

“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也是整个春节的开始和伏笔。

94e0b980-de8e-4b38-9d26-12bf74e2b31c.gif

这也意味着真的真的要过年啦!你家是哪一天祭灶?

76bc6884-2570-4c7e-972a-f29791e920e1.jpg

哪一天祭灶,在古代可是有规矩的。

“官三、民四、船五”。也就说,当官者廿三祭灶,老百姓廿四祭灶,(疍民,连家船民)廿五祭灶。

福州民俗研究者郑子端先生介绍,在明末清初时,作为北方来的满人享有特权,因此也就享有廿三那天祭荤灶的特权,而汉族人只能廿四那天祭灶。

民国以后,福州又演变出祭灶两天的情况。

廿三夜祭荤灶,人们拿好酒好菜招待灶公,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还醉醺醺得胡乱汇报。

所以等到廿四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祭素灶”。

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一年一般只祭灶一次了。

老福州祭灶风俗及细节

d5947bb4-3d18-4d4f-8f7d-82cecc18373a.jpg

祭灶时,焚香点烛,斟满美酒。家人虔诚地叩头、祷告。在祭供时,小孩们便唱着祭灶歌:

祭灶祭符图,灶前蜀隻铜香炉,

元宝是侬折,金裤是侬糊。

灶君上天言好事,灶妈落地保估侬,

保估侬爹务钱赚,保估侬奶福寿长,

保估侬哥讨依嫂,保估侬弟读书真聪明。

祭灶完毕家里的老人都要送一包糖饼给小外孙,包装上还得加一张“花脸壳”(类似京剧脸谱的面具)。据说小孩子戴上它后,能躲开瘟神,保一年平安。

0f38b7c0-3b6b-48ba-b70a-97eb4d2a12af.jpg

还有很重要的一步是要将旧的灶君花撕下随金银纸箔一起化掉,新的灶君花在正月初一那天贴上(也可以在祭灶完毕后贴上新的灶君花),待正月初四早上“迎回”新灶君。因此,祭灶日供的是当年主灶的灶君,即旧的灶君。

祭灶时老福州人用的贡品也是很有讲究!

灶糖灶饼

09c4459e-6039-4e24-90d4-fb79a3789e64.jpg

灶糖、灶饼是用麦芽糖做成的,本意是请灶公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对于福州长大的孩子们来说,祭灶那天外公外婆会给小朋友们分灶糖灶饼,甜甜的糕饼,单纯的幸福,可能就是福州人记忆中的“年味”了吧?

荸荠

e18d01bd-9446-41a5-b83b-0e1ddcf1a32c.jpg

荸荠(尾梨)则是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甘蔗

87107f10-d493-43a6-8180-1216377ae92d.jpg

福州人祭灶供甘蔗,一定要完整地保留甘蔗头,寓意“节节高”和“金榜题名”。

这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灶公灶婆,还剪了个纸马,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

那日,灶公上天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所以,在福州传统的祭灶日里,现在还有用甘蔗(保留甘蔗尾)的讲究,寓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油炸豆腐·菠菜

b1614d91-4458-44b6-ac0d-891a7af65f39.jpg

因为油炸豆腐通常一面金黄一面白,而菠菜是红绿相间“金砖白玉板、红嘴绿鹦鹉”,也是寓意吉利的菜肴。

福桔

3e0087a8-600b-4b9a-aa12-8ec0922b098d.jpg

福桔成熟期恰在岁末,福州风俗以“红”见好,且“桔”与“吉”音似,所以也是民间吉祥物。

小年到了,扫把拿起来,扫掉一年烦恼;窗花贴起来,贴满一年福气!

小年到,祝福到,小编祝所有的朋友,生活和和美美,家庭幸福团圆,身体健健康康,事业步步高升。

(来源:东南网)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