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出生地位于鼓楼区中山路。原建筑坐落于左营司9号,占地476平方米。林则徐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藻北路,占地2500平方米。林则徐祠堂位于鼓楼区澳门路,占地3000平方米。林则徐故居系林则徐手置,其父母均百年于此。坐北朝南,前临小河,沿河有照墙一道,墙侧设有鼓吹亭一座。亭与宅第之间有石板铺小街横穿。宅第毗连三座。主座坐中,前后三进,均为“五间排”,周围风火高墙。大门面阔五间,正中六扇门,上有竖匾“尚书第”,两旁十二扇木格子户扇,设听差房。门后有插屏门,第一进正中为厅堂,两侧为会客花厅,厅前两廊,安放仪仗与执事牌。厅后有雨盖(覆龟亭)连第二进。第二进同样五间排厅堂,为林则徐父母居处。第三进庭院、披榭、五间排双层楼阁:底层东西两厢分别是林则徐夫妇和长子汝舟夫妇卧室;楼上藏书处,名“七十二峰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回籍养病时居此。主座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三间排院落:西边为林则徐胞弟沛霖住居,东边为林则徐第三子拱枢住宅和揖斗楼。民国39年(1948年)福州大洪水,房屋大部分倒塌,后由居民葺盖,现仅存主座二进木构架及东侧揖斗楼。196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文物局2013年3月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清代林则徐宅院(含故居和出生地)与祠堂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则徐出生地位于鼓楼区中山路
林则徐故居位于鼓楼区文藻北路
林则徐祠在福州市澳门路16号。原名林文忠公祠。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982年按原样修复。林则徐祠堂门朝东,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是他死后55年兴建的。第一道屏墙,左右设两道门,分别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屏墙背面是虎门硝烟的巨幅浮雕。第二道是牌楼式高墙,额题“林文忠公祠”。进门是一条石铺的甬道,两旁分列青石雕刻的文武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等。石板道直通仪门厅。仪门为悬顶三开间,中设六扇朱漆大门,檐柱上挂着中国当代军事家郭化若撰写的楹联:“焚毒中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辞句豪迈,运笔洒脱。仪门厅前环建回廊,排列执事,仪门厅后有御碑亭,内树三座石碑,一是《圣旨》,上刻咸丰皇帝取消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因禁烟而得罪英国人所给予的处分,并为他晋加太子太傅官衔;二是《御赐祭文》;三是《御制碑文》,这是他入葬时,咸丰皇帝派员致祭时御赐的。这三方石碑均在建祠时请徐郙、陈宝琛、郑孝胥等3人书写后镌刻石上的。祠厅坐落在碑亭北侧,门额上有“树德堂”3字。厅正中祀林则徐塑像,楣额上挂道光帝御书“福寿”匾额,两字中间还有四行小字:“愿卿福寿日增,永为国家宣力”。祠厅中还有一块御赐金字匾额,上题“功资柱石”4个大字。祠厅西侧,碑亭之后,有两座三间排平屋,南北相对,中隔一堵花墙,分别为南花厅和北花厅。花厅的庭院中有一口鱼池,池中有假山、喷泉。厅内陈列着林则徐书写的对联、信扎、文稿、诗集、日记等,还有他使用的印章、砚台及鸦片战争时期珍贵文物。花厅的西面有一曲尺形楼房,原为林氏子弟读书之处,现辟为陈列馆。2013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文忠公祠位于鼓楼区澳门路
御碑亭
古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