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江炮台又称北岸炮台或南般炮台,位于闽江北岸马尾区亭江镇南般村,与对岸的长乐市象屿村南岸炮台隔江相望,扼守闽江下游的咽喉地带,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是我国现存少有的近代典型海防岸炮台,是研究我国海防体系及其演变的重要文化遗址。亭江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四至十五年(1657—1658年);光绪六年(1880年)闽浙总督何璟再修。甲申(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期间,炮台被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修复。抗日战争期间又遭日军破坏,不久重修。北岸炮台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山巅的主炮台、山边的前沿炮台、江边的岸炮台和山后的弹药库。主炮台、前沿炮台、弹药库之间各有相互沟通的隧道,隧道中有士兵休息室。主炮台设在一座高约20米的小山巅上,三合土结构,露天,呈半圆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径18.3米,墙厚3.3米,内设一个炮位,炮位直径3米。前沿炮台在主炮台前侧的山腰,呈“凹”字形,露天,占地面积180平方米,部分倒塌。弹药库在主炮台后侧的山坳,呈长方形,长7.2米,宽6.6米,高3.1米。岸炮台在主炮台右侧江边,用三合土夯筑,呈长方形,长47.8米,宽12.1米,高4米,墙厚约2米,顶部厚1.2米,设5个炮位。北岸炮台的布局合理,保存较完好。2013年马尾区政府对炮台进行了整体修缮。1986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马尾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