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听先烈革命故事,做新时期合格党员
2020-04-0105-20-43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铭记

——听先烈革命故事,做新时期合格党员

 

闽都福州,千年之古城,三坊七巷,文化之精髓。安民巷立本弄3号,这座约300平方米的明清老宅,原为革命伴侣徐琛、余哲贞夫妇故居,2016年修旧如旧后,先后打造为省市党史教育基地和全市党性教育基地,如今是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和党性教育,接受红色洗礼,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福州青年积极响应,中等以上学校的进步学生积极联络,组织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声援游行,他们的先锋带头作用唤醒了民众,推动了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并促使了新文化运动的迅速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以陈任民为代表的福州进步青年率先与北京的李大钊、上海的恽代英、施存统,广州的李之龙建立了通信联系,他们创办了《学术月刊》,传播了大量《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进步书刊。1922年,陈任民、方尔灏等人组织出版福建省最早宣传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刊物《冲决》周刊和《尖兵》半月刊,激烈地抨击封建军阀的统治,向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5年4月1日,福建省的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福州支部正式成立。共青团组织刚刚成立,就组织领导了抵制美国鱼货在福州的倾销、声援上海“五卅”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等一系列工农群众运动。1926年4月,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福州地区的革命斗争更加高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向前发展,成为全国革命浪潮的一面鲜明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支持下,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节节胜利。但国民党极右势力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却加快了叛变革命的活动。在蒋介石的指使下,打击共产党,排斥国民党左派,摧残工农运动的血腥暴行接连发生。1927年4月3日,国民党极右势力经过精心策划,在福州发动了镇压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反革命事变。他们疯狂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方尔灏、徐琛、余哲贞、朱铭庄、郑长璋、林梧凤、郑尚衡等30余名共产党员相继被捕入狱。

身陷囹圄的共产党员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事业,他们慷慨赴义于西门鸡角弄。但是,一位位共产党员倒下了,成百上千位共产党员接过革命旗帜,继续战斗。

党中央要求,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这“四讲四有”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主要标志和显著特征,今天,让我们跟随英勇就义于鸡角弄的先烈后代,听听那些老一辈共产党员的革命故事,做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

【讲政治、有信念】

翁良毓侄子讲述:此生不作资产杰,有日甘为无产奴

翁良毓,1905年9月27日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1921年考入省立福州师范学校,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他购买《向导》《新青年》等革命刊物和新文艺书刊,编写油印小报,开设“福州书店”,向广大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唤醒劳苦大众的觉悟。

翁良毓后代翁纪湘讲述:

1923年我的伯父骗家里说:要去上海做生意,家里支持了他2000元钱,其实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去求教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

从上海回福州后,翁良毓按照党的指示,开展革命宣传和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3月,翁良毓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立即领导和发动青年学生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组织开展了抵制美国鱼货在福州的倾销活动,惩办卖国奸商;声援上海“五卅”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成为“五卅”运动在福州的一次重要内容,在全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反帝斗争威胁了帝国主义及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他们开始对共青团福州地委领导的各种革命活动实行了白色恐怖。

翁良毓后代翁纪湘讲述:

1925年12月,伯父被反动军阀逮捕。在狱中,他正义凛然地写下“此生不作资产杰,有日甘为无产奴”、“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的诗句。他还写信给组织和同志,表现出极大的淡定。

1926年9月23日深夜3时,翁良毓被五花大绑在人力车上,秘密驶向鸡角弄刑场,牺牲时才21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成为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学习老一辈共产党员讲政治、有信念,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像翁良毓那样“此生不作资产杰,有日甘为无产奴”,就要解决好对党忠诚问题,始终做到党中央提倡什么就认真践行什么、党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做到令行禁止,言行一致。

【讲规矩、有纪律】

方尔灏后代方正讲述:受尽酷刑,决不吐露党的机密

方尔灏后代方正讲述:

这是我的伯父方尔灏。受“五四”运动影响,方尔灏伯父积极参与学生进步活动。

方尔灏,1904年出生,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与学生进步活动,与陈任民等组织了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进步社团——“民社”,参与创办福州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冲决》周刊、《尖兵》半月刊,引导青年学生阅读马列著作,阅读《共产党宣言》。1925年1月,成立福建青年社,出版《福建青年》刊物,方尔灏任编辑。福建青年社是福州共青团的前身,它一建立就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中,号召群众“对外取消与列强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对内打倒军阀。”。

1925年4月1日,方尔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7日,他们的共青团福州支部通过福建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请愿,要求释放在抵制美国鱼货倾销中被捕的学生,遭到反动军警镇压,酿成流血惨案,轰动全国。

在方尔灏和共青团员们的努力下,福州各界群众纷纷声援学生的斗争,掀起了罢工、罢课、罢市的革命浪潮,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嚣张气焰。

1926年4月,中共福州地委成立,方尔灏担任第一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并兼任改组后的团地委书记。中共福州地委的建立,加强了福州地区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作为地委书记的方尔灏全力投入工作,发动和领导群众把福州地区的革命活动不断推向高潮。1926年10月,在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荷波的领导下,方尔灏积极参加支援北伐,迎接东路军入闽工作,他与其他12名党员冒着生命危险直插福建省防司令部,逼迫省防司令李生春放下武器,为北伐军顺利进入福州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事变,公开反共,屠杀共产党人。

方尔灏后代方正讲述:

方尔灏烈士他及时的回家销毁了党的机密文件,出去以后,在4月4日的凌晨被逮捕。

5月17日,在福州鸡角弄刑场上,方尔灏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3岁。

做合格党员,就要讲规矩、有纪律,就是守纪合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毛泽东同志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哪怕面对再凶狠残酷的敌人,也要像方尔灏那样坚持政治纪律不动摇。党员讲规矩,就要知晓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用纪律和规矩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讲道德、有品行】

徐琛、余哲贞侄孙女讲述:让国民党的枪声,作为结婚的礼炮

徐琛,是广东汕头市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鱼贩家庭,他20岁走上革命道路,余哲贞,1907年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永平村一个手工业家庭,17岁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8月,青年团汕头地委成立后,徐琛担任团地委委员,他的新婚妻子余哲贞任团地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这对革命伴侣,放弃了小家庭的温暖生活,天天早出晚归,从事革命工作。

徐琛、余哲贞后代陈小佳讲述:

1925年,他们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10月,跟随北伐东路军来到福州。

徐琛担任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主席,并参加了中共福州地委的领导工作,余哲贞以陆军记者的公开身份为掩护,担负福州地委的妇女工作。在中央特派员王荷波的指导下,徐琛他们利用北伐军入榕的大好形势,大力加强党组织的建设,还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在党的领导下,福州的工农学妇等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徐琛、余哲贞后代陈小佳讲述:

1927年3月,反动势力猖獗,我的伯公徐琛在危难之际担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

此时,国民党反动派连日驱使暴徒冲击学生联合会,殴打共产党员和学生联合会代表,威胁罢工工人,还唆使反动工会诱骗工人在南公园集会,发出反动叫嚣。面对这些挑衅,徐琛等同志在中央特派员王荷波的领导下,经过周密策划和布置,发动了有40多个团体,数万人参与的示威大游行,反抗国民党极右势力的倒行逆施。但国民党反动派遭受打击后不甘失败,更加快了他们反革命的步伐。此后,驱使暴徒四处殴打进步学生和工人的反革命气焰甚嚣尘上。危急关头,徐琛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变办法,冷静分析形势,作出了共产党员疏散隐蔽的决定。

4月3日,国民党极右派发动反革命事变。在大部人员安全撤离或隐蔽后,徐琛夫妇于4月中旬秘密离开福州。但由于叛徒的出卖,夫妇俩在厦门被捕,随后被押解福州监禁。在狱中,夫妻俩受尽酷刑,但他们正气凛然、坚贞不屈,他们彼此用爱的守望抚慰着对方,用爱的拥抱为爱人疗伤,生死相依的革命情怀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1927年6月2日,徐琛和余哲贞同时被押往鸡角弄,他们沿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徐琛、余哲贞后代陈小佳讲述:

准备枪决徐琛时,我阿婆冲过去说,我们结婚还没举行过婚礼,让国民党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然后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子弹穿透了他们的胸膛,牺牲的时候,徐琛才24岁,余哲贞20岁。

在革命事业中相爱相守的他们,最终也为了革命事业共同牺牲,他们把鲜血洒在福州土地上,这让我们后人引以为豪,我很希望他们的事迹能一代代传下去。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讲道德、有品行”强调的是品德合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绝对忠诚于党,坚定理想信念,是排在首位的“大德”。这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出表率,遵守和维护公德。

【讲奉献、有作为】

黄孝敏儿子讲述:酷刑拷打、高官厚禄,动摇不了革命忠诚

黄孝敏,原名黄孝闵,1907年11月出生于古田县平湖达才村。他是福建早期的共产党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州和闽中地区党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到古田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12月,中共福州市委建立,担任执行委员,1928年至1934年,历任中共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中共福州市委负责人,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政委等职。

1931年5月,黄孝敏和邓子恢、张铁等同志到连江东湖指导秋收减租抗债斗争,帮助农民建立秘密农会。他起草了农会减租布告,用通俗的语言揭露土豪劣绅欺压盘剥穷苦农民的罪恶,贫苦农民通过“二五减租”斗争,迫使地主同意每户佃农少交两成租谷。1932年12月,他和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开辟连(江)罗(源)革命根据地,沉重打击了东岱、丹阳、飞竹、洋柄、马洋民团,建立长龙山区游击区,实现了福州中心市委把连罗根据地连成一片的目标。

黄孝敏后代黄友赠讲述:

我的爸爸黄孝敏1907年11月出生,1926年底参加革命工作,他前前后后加起来11年的时间,他在家里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他的足迹遍及八闽大地,还到过香港,从革命工作需要出发,舍小家、顾大家。

1937年2月,因叛徒出卖,黄孝敏与闽中特委其他成员王于洁、潘涛、余长钺、陈炳奎等先后被捕,囚于福州乌山监狱。在监狱中,黄孝敏任凭敌人严刑拷打,或高官厚禄利诱,都毫不动摇、坚贞不屈。

1937年6月23日,黄孝敏等5位同志被押往福州西门鸡角弄,他们昂首挺胸走向刑场,沿途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时,时年30岁。

黄孝敏后代黄友赠讲述:

我们的今天都是革命先烈换来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事业发展得很快,经济发展得很快,人民生活改善得很好,作为我们现在的共产党员,应该为革命事业多做贡献。

讲奉献,有作为,要求共产党员要一心为党,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致力于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一心为党,就要牢固树立为党意识,一心一意为党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为公,就要胸怀天下为公思想,培育公而忘私的牺牲精神,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一心为民,就要树牢民本观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遗产,像播撒的种子,在福州大地上生根开花;他们的光辉形象,犹如一座座丰碑,矗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他们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福州儿女奋勇前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四讲四有”的规范和要求,是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标尺和特质,党员干部要以“四讲四有”为标准,以廖俊波等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为榜样,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先锋、作表率,争做政治合格、信念坚定;严守规矩、纪律严明;道德高尚、品行端正;奉献担当、敢为善为的合格党员。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