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吕宋岛
1914年叶飞出生在菲律宾吕宋岛,父亲叶孙卫是正直的中国人,从小教育他不要忘记家乡,不要忘记祖国。生母麦尔卡托有文化,教他学了较好的英语口语。叶飞5岁回国返乡,在嫡母抚育下,先上了半年私塾,后读到高小毕业。
叶飞父亲叶孙卫(左)、叶飞生母麦尔卡托(中)、叶飞嫡母谢宾娘(右)
叶飞在深垵乡完全小学(今福建泉州南安市金淘镇甄陶小学)读高小时,就开始接受国民党左派叶骥才老师传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
深垵乡完全小学(今甄陶小学)
叶骥才,国民党左派,深垵乡完全小学数学老师。经常给在该校读高小的叶启存(叶飞的大哥)和叶飞讲解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思想。这对兄弟获得革命思想的启蒙,念中学时就走上革命路,都是得益于他的引导。退休后住在上海,1983年离休。
1925年叶飞考取厦门港中山中学,开始接触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
叶飞入团介绍人叶炎煌
叶炎煌,1909年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一中医家庭。1927年在厦门求学期间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厦门地区建团工作,后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厦门“四·九”反革命事变后,转入农村继续领导农民革命运动,是大田县建党创始人。1934年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押解福州审讯。在狱中受尽酷 刑,坚贞不屈。1934年10月25日凌晨被国民党省保安处杀害于福州西门外鸡角衕,时年26岁。1927年4月12日, 厦门港中山中学被封闭后,叶飞和其他同学转入省立十三中学(今厦门一中)就读。1928年,经叶炎煌介绍,叶飞在此加入共青团,走上了革命道路。
厦门十三中
1929年秋,叶飞当选为共青团福建省委委员、宣传部长,1930年5月代理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
当年团省委机关旧址——厦门市鼓浪屿三明路17号,也是叶飞的地下工作场所。
1930年7月,叶飞在厦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最初三个月被押在厦门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后被判一年徒刑,关在厦门思明监狱。叶飞在狱中坚贞不屈,经受住了参加革命后第一次严峻的考验和磨炼。后来他回忆这段坐牢经历时曾说:“长了不少社会知识,等于上了一次社会大学。”1931年12月,叶飞出狱后即调任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主持团的全面工作。1932年3月,年满18岁的叶飞经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蔡协民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福州党团组织立即领导全市工人和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厦门思明监狱牢房一角
叶飞在福州转党的介绍人蔡协民
蔡协民,1901年生于湖南省华容县。1924年考进长沙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中追随周恩来、朱德等,冲锋在前,后随毛泽东、朱德、陈毅进军赣南、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1927年7月在闽西第一次党代会上,被选为闽西特委委员、组织科长。1930年8月至1931年7月任福建总行委秘书长、福建省军委书记、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1932年4月任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书记,5月任闽南红军第3团总指挥。因战斗失利,被市委怀疑为“社会民主党”,不服特赴上海申述,但党的联络站拒见,只好返厦,到禾山靠打石子为生。1934年组织上恢复其工作后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秘书。4月16日奉命赴闽西工作时被捕,5月英勇就义。
(二)创建苏区 南征北战(上)——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
1932年8月,叶飞以福州中心市委特派员身份前往闽东巡视工作,并参加福安中心县委,巡视宁德县霍童时就住在这里。
霍童颜阿兰故居
1932年10月2日,中共福安中心县委领导人詹如柏、叶飞、施霖等在福鼎边界的南溪村施脓禄家开会,被霞浦柘头的大刀会抓捕。为了营救他们,施脓禄、刘新贵、刘学清、刘老仁、谢嫩妹等九家革命群众冒着受株连的危险具结联保,并筹集500块大洋赎回几位领导人。事隔不久,具保的九家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施脓禄被施以酷刑,壮烈牺牲,史称“九家保事件”。
1933年2月,福安中心县委书记马立峰被捕后,叶飞继任县委书记,与区委书记颜阿兰于5月28日(端午节)领导霍童暴动,一举拿下霍童民团驻地宏衔宫,缴获26支枪,并乘胜袭击洋中坑仔里、赤溪等地民团,缴获长短枪80多支,于6月底建立闽东北工农游记第3支队。
霍童农民暴动纪念碑
1933年10月,叶飞在福安城外的狮子头渡口客店接头时,遭到国民党特务偷袭,连中三枪,昏迷了10个小时,经抢救后脱险。而胸部的那颗子弹一直留在他身上近66年,直到逝世后才取出。这是革命者出生入死的历史见证。
留在叶飞体内的子弹头
1934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在福安柏柱洋成立,接着在柏柱洋斗面村召开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1934年3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敌人破坏,闽东党组织由此失去与上级的联系。6月下旬,福安中心县委和连罗县委在福安柏柱洋菜花桥畲村召开紧急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叶飞当选为临时特委委员。特委机关设在柏柱洋斗面村,自此即由临时特委独立领导闽东革命斗争,形成了以福安为中心的面积约1万余平方公里,拥有近100万人口的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开展了土地革命。
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共闽东特委旧址
福安县东区分田登记表
1934年9月30日在宁德桃坑支提寺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下辖三个团一个特务队,共1400多人枪。师长冯品泰(后变节被处决),叶飞任政委,副师长赖金彪。
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油画)
中共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以四个多师兵力,兵分四路向闽东苏区大举“围剿”。闽东红军游击队经过反复拼杀,伤亡严重。在闽东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1935年1月13日,叶飞在福安洋面山主持召开临时特委紧急会议讨论对策。经过激烈争论后,决定独立师在彭家山给敌人一个打击后,转移到苏区外围开展游击战争,把苏区变为游击区。
彭家山战斗地点
1935年5月下旬,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在寿宁县含溪村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决定重建闽东特委。叶飞任书记,阮英平任组织部长,范式人任宣传部长;下设四个办事处;另把独立师改编为三个纵队,分别在各个地区活动。
含溪会议期间叶飞等人居住的木屋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东红军游击队运用“狡兔三窟”灵活机动的战术,坚持开展游击战争。
当年游击队的依托地之一:霞浦水门大湾村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叶飞在福安、周宁交界的畲族居住地竹洲山一带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建立后方医院、交通站、修械厂等,广大畲族人民团结一致,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为闽东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飞为闽东畲族人民的题词
1935年10月间,叶飞率领闽东红军第2独立团与刘英、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寿宁县郑家坑会师。双方协商组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团省委书记,统一领导浙南与闽东地区的革命斗争。后因意见分歧导致闽浙边临时省委解体。
1937年春,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叶飞决定将闽东苏维埃政府改为闽东抗日军政委员会并任主席。
闽东抗日红军写的抗日标语
1937年8月上旬,叶飞从秘密交通处获悉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后,正式向国民党福建当局发出“停止内战,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的提议。
面对闽东红军游击队的和谈呼吁,国民党福建当局仍然坚持“北和南剿”政策,为了给国民党福建当局适当的打击。1937年8月19日,叶飞果断率部“以打促谈”,在宁德亲母岭设伏,歼敌一个加强连,毙伤敌70余人,缴枪100多支,迫使国民党福建当局坐下来谈判。
宁德亲母岭战斗地址
1937年冬,闽东特委先后派范式人、阮英平为全权代表,同国民党福建当局进行四次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并在12月31日《福建民报》上发表《闽东特委共赴国难宣言》。
发表在《福建民报》上的闽东特委共赴国难宣言
1937年冬,由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从宁德桃花溪开往屏南城集中并从棠口出发,北上抗日。
屏南棠口
叶飞在南昌与新四军部分领导同志合影(前排左起:张云逸、叶飞、陈毅、项英、黄道,后排左起:顾玉良、沈冠国、温仰春、曾昭铭、李步新)
1938年1月,叶飞到南昌向新四军军部汇报闽东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当局谈判的情况,所部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并由叶飞任团长。
《新四军3支队6团战歌》
1938年5月中旬,6团、5团和3支队队部移驻泾县青弋江畔。从延安来的各级干部对部队进行正规化训练,先进行队列训练,接着是军事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从刺杀、投弹到射击,从单个教练到班排连教练,都搞得红红火火,史称皖南练兵。经过这次练兵,6团和兄弟团队一样,由一支游击部队改变成为英勇善战的正规部队,同年10月奉命进入苏南茅山地区,归第1支队指挥。
皖南练兵:青弋江畔新四军某部指战员练刺杀的一个场面。
1支队司令员陈毅与6团连以上干部合影:前排左三为陈毅、左四为叶飞。
1939年5月,叶飞奉命率领6团挥戈东进,越过宁沪铁路,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到江南东路地区打击日寇。
新四军6团在行军中
1939年5月,新四军6团东进前,1支队司令员陈毅与叶飞单独谈话,告知项英反对东进的态度,还亲笔写了《献给良团全体同志》的一封信(良团是6团的代号),概述了该团那6个月的战斗,对他们完成两个转变打败日寇给予高度评价和殷切鼓励。
陈毅《献给良团全体同志》的信
1939年5月,新四军第1支队领导人陈毅(左一)、刘炎(左二)和第6团领导人:(左三起)刘飞(政治部主任)、叶飞(团长)、吴焜(副团长)、乔信民(参谋长)在江苏省溧阳县水西村合影。
1939年6月24日夜,叶飞指挥“江抗”2路(第6团)袭击苏州附近浒墅关火车站。前后只用一个小时就全歼日军警备队长山本以下55人和伪军一个中队,迫使沪宁铁路中断行车三天。
浒墅关车站战斗要图
1939年7月,叶飞率“江抗”总指挥部移驻阳澄湖地区,指挥“江抗”主力2路(第6团)一部向上海郊区发展。23日在追击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江抗”支队长廖政国率两个连夜袭虹桥机场,并烧毁日机四架,震惊上海日伪军,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新四军6团火烧虹桥机场(油画)
“江抗”副总指挥、东路工委书记叶飞(中间站立者)在阳澄湖船上。
叶飞率部东进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常熟地区一带建立起抗日根据地,同时与阳澄湖地区的人民建立了鱼水之情。沪剧《芦荡火种》、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就是根据这支部队事迹创作改编的。
叶飞手书“沙家浜的意义”
叶飞率部东进五个月,打出威名。到1939年10月,“江抗”包括地方武装已发展到6000人;6团东进时不到700人,发展到2000多人,装备大为改善。为执行“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江抗”奉命在扬中八桥镇与管文蔚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下辖四个团。梅光迪任总指挥(后叛变),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负责指挥作战。同时成立了军政委员会,叶飞任书记。
叶飞(左)和管文蔚(右)合影
1940年3月,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调兵5000余人,配合日军向新四军5支队后方机关驻地半塔集发动进攻。叶飞奉陈毅令率“挺纵”第1、第4团各两个营,从吴家桥前往半塔集驰援。沿途一连打了三个仗,歼灭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连,消灭韩顽1500余人,后与5支队会师。3月29日开始反击,罗炳辉任前敌指挥,叶飞任副指挥,共同把顽军击退,使苏北津浦路东地区除日军占领的县城外全部解放,由此创建了华中第一个抗日民主根据地。
新四军“挺纵”部分领导干部合影,前排右起:韦一平、吉洛(姬鹏飞)、叶飞,后排左三为陈同生。
半塔集保卫战烈士纪念塔
1940年3月,半塔集保卫战胜利结束后的一天,叶飞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陪同下去见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刘少奇集中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项英的错误;二是贯彻中央正确的路线,解决苏北问题,建立华中根据地。为贯彻刘少奇重要指示,叶飞坚持放手发动群众,放手发展武装,建立以我为主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对顽固派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刘少奇与叶飞谈话旧址——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严加松园
1940年5月,在江苏江都境内,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指挥郭村保卫战,以四个营兵力粉碎敌人13个团的十路进攻。电影《东进序曲》正是根据这一战斗创作拍摄的。刘少奇曾邀请访华的外宾观看这部影片,并介绍说:“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正确运用斗争策略的一个好例子。”
郭村保卫战前夕叶飞(左)与“挺纵”政治部主任姬鹏飞(中)、参谋长张藩(右)合影。
1940年,叶飞结识了被称为“新四军才女”的战地服务团创作员王于畊,才女名将很快喜结良缘,从此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始终相濡以沫。
1940年底,王于畊与叶飞结婚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名为苏北指挥部,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叶飞任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0月3日率部参加黄桥战役。首战全歼韩德勤部主力独立第6旅,旅长翁达自杀;尔后协同2纵、3纵全歼敌第89军,军长李守维落水亡命,韩德勤部主力被全歼。黄桥决战的胜利是抗战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摩擦胜利,从此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入了发展和巩固时期。
黄桥人民日夜赶做烧饼慰问新四军
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重建新四军军部。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第1师,第1纵队编为第1旅,叶飞任旅长兼政委。2月13日,江苏地头蛇李长江带六个纵队1万余人投入日军怀抱。2月18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发布《讨伐李逆长江命令》,任命粟裕为讨逆总指挥、叶飞为副总指挥兼前敌指挥。从当晚攻克姜埝到2月20日凌晨攻下泰州城,共俘获李逆旗下4000余人并争取其两个支队战场反正。
陈毅、刘少奇1941年2月18日下达的《讨伐李逆长江命令》
泰州战役要图
1941年7月20日,日伪军1.7万人兵分四路合击盐城新四军军部,妄图摧毁抗日根据地。叶飞率1旅主动向古溪伪军李长江部发起进攻,并在拿下古溪后乘胜攻克黄桥,包围泰兴城,攻占天生桥,一分区的日伪据点大多被攻克。接着又以凌厉攻势围攻日军第12混成旅团部驻地泰州城,达到了“围魏救赵,保卫军部”的效果,迫使日军回师救援,陷入顾此失彼的被动境地。陈毅、刘少奇驰电叶飞,嘉奖1旅全体指战员主动进攻,牵制调动敌人,配合盐阜区“反扫荡”获得全胜。
1942年6月20日苏中区党委、1师、苏中军区联合发出关于反“清剿”的指示,域内各部队和民兵群众,于当月25日向日伪军发动反“清剿”总攻势,不断袭击日伪据点,毙伤俘获日伪军官兵,有的地方还迫使伪军撤回征粮队。1943年7月1日至1944年6月30日的一年间,叶飞指挥所部作战138次,收复敌伪据点15个,攻袭敌伪据点19个,毙伤俘敌伪军3000余人(内俘日军8人,毙伤日军144名),争取845名伪军反正等,大大地激励了群众的斗争情绪,民兵队伍也很快发展起来。叶飞说过:“三分区的群众是英勇顽强的,对敌斗争蓬勃发展,声势甚为浩大。”
新四军第1师所属部队在进行反“清剿”战斗动员
1944年3月5日,苏中军区决定发起车桥战役,由第1师副师长叶飞担任前线指挥。车桥为苏中和苏北联系的枢纽,日伪设防严密,堡高沟深。新四军集中五个团的兵力,组成三个纵队,采取围点打援战法,共歼灭日军465人(其中俘虏中尉以下24人),歼伪军483人(含俘虏168人)。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苏北新四军大捷,收复车桥”的消息。
车桥战役要图
车桥战役纪念碑
1944年5月中旬,日伪出动10个团的兵力进犯莫干山、天目山。下旬,国民党军第三战区乘机调集14个主力师,企图乘此歼灭苏浙军区新四军主力于天目山地区。6月19日夜,在叶飞统一指挥下,浙西第三次孝丰战役打响,经过一夜激战,歼灭顽第52师主力。6月23日下午,全歼号称“王牌军”的顽突击第2纵队和逃窜中的顽第79师、突击第1纵队余部。是役共毙伤顽79师参谋长罗先觉、52师副师长韩德考、突击1纵司令胡旭旰以下3600余名,俘顽官兵2887人,为坚持孝丰、莫干山、杭嘉湖敌后新区,进一步巩固苏南抗日根据地扫清了障碍。
天目山第三次战役要图
天目山反顽自卫作战中新四军缴获的重机枪
1945年1月,叶飞出任中共苏中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1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图为叶飞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向干部、群众作报告。
创建苏区 南征北战(下)——转战华东战场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叶飞在浙江。
1945年12月,叶飞任司令员的原拟挺进东北的远征军奉党中央命令编为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并在山东省滨海老根据地大店和相公庄休整后于翌年1月23日收缴华丰、太平地区日军窪田旅团坦克2辆、汽车37辆、各种火炮11门和掷弹筒、重机枪等轻重武器若干,点交了辎重仓库。叶飞住进日军旅团长原住房。他后来回忆过:“抗战八年,看着日军在我军监视下,垂头丧气地蹒跚行进,确也解气。我亲眼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长期侵占我国的事实:它的军队打到哪里,它的资本家就跟到哪里,在刺刀下掠夺我国的资源。当时的新汶就是日本资本家与军事头目投资开发的一个大型煤矿,已经出煤。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才阻止了他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飞率部转战华东战场,出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在历次重大战役中,无论是率部穿插分割、阻击增援,还是担当正面进攻,都出色地完成战役任务。
1947年1月,叶飞与华东野战军领导人陈毅(中)、粟裕(右三)、谭震林(右一)、邓子恢(左四)等同志的合影。
1946年12月16日,在宿北战役中,叶飞指挥1纵三个旅执行对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和整编第69师的战役分割和对敌预第3旅与第60、第41旅的战术分割任务,处于四面受敌的危境。17日晨,判断敌人“全线溃退”的山野前指打电话要叶飞率部撤退,但他认为大白天撤退等于送死,便甘冒“不执行上级命令”的风险,果断地命令第3旅第7团死守阵地,各部队除少数警戒分队外一律在战壕里睡觉。当天15时30分叶飞下令出击, 1、2旅指战员向正在进攻7团最后阵地的敌人侧翼猛烈冲击,打得敌整第11师全线溃退。叶飞当即命令两个旅停止追击溃逃之敌,迂回包围戴之奇的整编第69师,戴自杀,宿北战役共歼敌2.4万余人。这是苏皖解放区取得的空前大捷,是同年7月以来整个爱国自卫战争中空前的胜利。
宿北战役中的解放军阵地
1947年的新年后,鲁南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后消灭国民党军整编第26师、第1快速纵队和整编第51师,共歼敌5个旅部等共计5.3万余人,活捉26师师长马励武、51师师长周毓英,缴获坦克24辆、汽车470余辆、各种火炮200余门,为华野组建特种兵部队提供了后勤保障。叶飞率第1纵队完成围歼卞庄之敌后,配合陶勇师歼灭敌快速纵队及第169旅残部。第二阶段叶飞奉命率1纵兼程南下,追歼逃敌第33军第77师,并西进峄县以西和以南一线,实施连续爆破,全歼守敌,生俘少将旅长李玉堂、少将副旅长李朴全以下2500余人。接着,组织攻城部队,配合陶勇师围攻枣庄,全歼守敌。
鲁南战役中解放军缴获的国民党第1快速纵队坦克
1947年初,叶飞率华野1纵参加莱芜战役,指挥1纵牵制敌军4万兵力,采取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为整个战役的胜利立下第一功。电影《南征北战》就是根据这一战役创作拍摄的。
叶飞与莱芜战役战斗英雄合影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叶飞率部参加孟良崮战役。华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整编第74师,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叶飞指挥第1纵队加上独立师,与兄弟部队一起首先完成把74师从国民党军第一线八个师中“剜割”出来的重任;得手后第1、4、6、9纵队围攻孟良崮,全歼国民党军“王牌军”第74师3.2万人,击毙上将师长张灵甫。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在观察孟良崮方向的战况。
鲁南突围始于1947年6月28日,时值雨季,叶飞负责指挥的左路兵团(第1、第4纵队)出击鲁南敌后,策应刘邓大军进军中原。兵团经250公里冒雨行军插入鲁南,7月2日全歼费城守敌,7月9日收复峄县、枣庄,迫敌冯治安部退守运河一线,西调追击刘邓大军的一个军也被迫回守徐州。8月6日,毛泽东致电慰问叶飞及第1、第4纵队全体指战员。左路兵团艰苦无比,险象百出,好不容易突出敌人的包围圈。随军突围的华野政治部文工团作家茹志娟、邓友梅后来写的中短篇小说就有以这段经历为背景和撷取此中素材的。邓友梅写的中篇小说《追赶队伍的女兵》还拍成电影。黄穗写的《向敌后进军》、枫亚写的《向敌后出击》,都在全国解放以后出版单行本,朴实无华地记述了当年的真人真事。
毛泽东致电前方,指示休整十天整顿部队,并转致对叶飞第1纵队、陶勇第4纵队全体指战员慰问。
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华野第1、4、6纵队组成第1兵团,由粟裕、叶飞分任正副司令员。中央军委命令第1、4、6纵队北渡黄河到濮阳地区休整,一面做好南下的准备,一面进行新式整军运动。3月间又接中央军委电示:暂缓渡江,在中原地区与敌人决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三个纵队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训从3月12日开始,至5月27日结束,即为濮阳整训。
濮阳整训时的叶飞
1948年5月13日,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亲临濮阳视察,14日接见了华野第1兵团团以上干部,15日接见了连排班及士兵代表并作了亲切讲话,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号召大家“用钓大鱼的办法”对付国民党军第15军、第11师和第7师等主力部队,下决心“钓到一两条这样的大鱼”。
朱德总司令与华野兵团领导干部合影(前排中为朱德、陈毅、粟裕)。
华野第1、4、6纵队由濮阳地区南下,渡过黄河,与两广纵队、中野第11纵队组成突击集团,由叶飞指挥,隐蔽于睢县、太康之间,实施南北夹击,发起睢杞战役(亦称豫东战役)。1948年6月29日至7月2日,全歼区寿年兵团5.4万人,活捉兵团司令员区寿年。此役的胜利,完全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
解放军挺进豫皖苏地区
被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中将司令员区寿年(左)、75师中将师长沈潜年(右)。
1949年1月,叶飞出任华东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3月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任司令员。同年4月下旬,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炮击阻扰解放军渡江的英舰“紫石英”号,一举突破江防。我军争取到江阴要塞国民党军成功起义。叶飞说得好:“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的军舰在中国横行霸道了整整一个世纪,终于撞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之下,他们这时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义和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解放大军强渡长江
搁浅在镇江江面上的“紫石英”号英国军舰
叶飞题写的《江阴要塞起义》书名
1949年5月,叶飞率领10兵团参加解放上海战役,10兵团为西路军,首先攻占吴淞,配合各军胜利解放了上海。
上海战役时叶飞在前线指挥作战
1949年7月,上海解放后,三野10兵团司令员叶飞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率部提前入闽,先后组织发起福州战役和漳(州)厦(门)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0余万人,除金门、马祖外,福建全境解放。在厦门走上革命路又率部南下解放厦门的叶飞深有感触地说:“厦门岛和鼓浪屿全部解放,宣告了16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和帝国主义列强任意蹂躏厦门的岁月一去不复还了。驰名中外的‘海上公园’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三野10兵团从浙江嘉兴出发进军福建
10兵团官兵解放福州后露宿街头
解放大军在马尾乘船追歼逃敌
10兵团领导人合影(从左至右为政治部主任刘培善、政治委员韦国清、司令员叶飞、司令部副参谋长陈铁军和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陈超寰)。
解放军把红旗插上厦门岛
福州、漳(州)厦(门)战役总结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新的社会秩序,1950年11月26日至30日,福建省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毛泽东对福建剿匪、土改工作的紧急指示,并根据张鼎丞、叶飞的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加紧剿匪及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决议》。至年底,全省共剿灭土匪5.5万余人(含国民党派遣的14股武装特务)。到1956年年底,全省土匪彻底清除,共歼灭土匪73450人。毛泽东主席多次致电福建军区,对福建剿匪工作表示嘉勉。
解放军进山清剿土匪
人民解放军剿匪胜利祝捷大会
1951年8月8日,驻永春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江军分区第5独立营首届“剿匪”庆功大会代表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叶飞先后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牢记攻打金门失利的沉痛教训,致力于巩固海防,领导前线军民接连赢得对台军事斗争的一系列重大胜利。
20世纪50年代初,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右)在前线与官兵同乐。
1953年7月16日,台湾当局出动四个主力团、两个海上突击队和两个伞兵中队,约1.3万人,在军舰、飞机、水陆两用坦克的配合下,悍然窜犯东山岛。叶飞指挥驻岛公安80团和援军31军91师、28军82师及41军122师,在民兵群众的配合下将其击溃,歼敌3379人,缴获国民党军大批军用物资。东山战斗一结束,毛泽东就表扬说: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且是全国的胜利!中央军委也驰电嘉奖参战部队。华东军区司令部通报表彰参加东山岛战斗的民兵。
坚守阵地的解放军
民兵支前
东山战斗纪念碑
1953年10月叶飞赴京汇报翌日,与华东军区领导来到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在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陪同下健步走进去,不待逐个介绍,就直问早已记在心头的爱将:“你是叶飞?”叶飞当即立正报告:“主席!我就是叶飞。”在听完叶飞关于修建厦门海堤的汇报后,毛主席连连称赞:“厦门海堤工程有远见,是百年大计,不仅对当前准备打仗,对今后经济建设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1953年10月叶飞(右一)、张爱萍(左二)访问朝鲜与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左一)、政委王平(左三)在朝鲜战地合影。
1955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7月中东事件爆发后,为了支援中东人民的反美斗争,严惩国民党军长期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军事挑衅行动,中央军委决定对金门实施惩罚性的大规模炮击。毛泽东亲自点将,授命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第一政委的叶飞指挥。8月21日,叶飞应召到北戴河汇报炮击金门准备情况,并留在毛泽东身边指挥作战。8月23日首战告捷,至次年1月7日止,共进行七次大规模的炮击和不定期的零星炮击,13次空战及海战,共击沉国民党军各型舰艇23艘,击落击伤敌机34架,摧毁敌重要军事目标多处,毙伤国民党军官兵600余人。这次炮击金门既是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的胜利,打破了外部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阴谋,展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意志!
炮轰金门的我军炮兵齐射场面
人民海军舰艇保卫海疆
炮战中民兵英雄洪秀枞运送炮弹上阵地
共青团厦门市委授予炮战中“英雄小八路”奖旗
首都文艺界福建前线慰问团团长田汉在前线机场与战机飞行员在一起
福建前线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长期处于尖锐复杂的激烈状态,特别在炮击金门后,空战、海战、炮战捷报频传,全国各族人民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派出慰问团慰问福建前线军民,给前线军民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以巨大的鼓舞。
中国文联等10个团体致前线三军将士的慰问信
叶飞在观看新疆慰问团演出后,上台与演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
1960年11月16日,叶飞接见张瑞煊少将为团长的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全体人员。图为叶飞(左二)在与张瑞煊(左三)友好交谈。
叶飞上将接见外国代表团
1964年7月7日,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2营在福建漳州地区上空第二次击落国民党空军U-2型高空侦察机。
20世纪60年代,福州军区第一政委叶飞(前着便服者)在察看被解放军击落的U-2飞机残骸。
20世纪60年代初,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左一)与叶飞接见击落U-2飞机有功人员。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左二)与叶飞(右二)、皮定均(左一)向地空导弹2营授锦旗。
(四)建设新福建 创造新生活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张鼎丞任主席,叶飞、方毅任副主席。
1950年初,叶飞(左)与张鼎丞(中)、方毅(右)在福州合影。
1950年10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正式开幕。这是与会全体委员留影,前排左起第四人为叶飞,左六为张鼎丞。
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聚众赌博都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痼疾,经省委、省政府和叶飞等省领导的共同努力,仅用两三年时间就在福建城乡扫除了旧社会遗留的种种痼疾。
《中共福建地方史(社会主义时期)》有关扫除旧社会遗留的种种痼疾的记述
1950年7月24日,中共晋江地委与参加禁毒工作会议的各县县委书记在泮宫明伦堂前合影。
从1950年冬开始,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在福建各地农村展开,至1951年秋,土改基本完成,祖祖辈辈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农民控诉恶霸地主的罪行
拿到了土地证的福州市郊农民喜笑颜开
泉州市土改工作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时的合影
在战争中备受摧残的老区人民,解放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废墟上建立美好的家园。
上杭烈军属纺织工场
云霄县老区晶岭乡溪子尾村群众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1953年11月2日至11日,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传达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全国第三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精神,讨论制定全省工作方针和任务。
《中共福建地方史(社会主义时期)》关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的记述
1954年7月13日,叶飞出席全省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闭幕式并讲话,翌年7月下旬出席福建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并代表省委、省政府致词,号召全省广大青年踊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叶飞在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致词
1955年2月6日至12日,叶飞在福建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省长,并作《省人民政府1954年工作情况和1955年工作任务的报告》。
《福建日报》刊登报告全文
叶飞在省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1955年3月4日至6日,叶飞主持召开中共福建省委全委会,讨论确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1956年2月27日,省委常委会正式讨论通过福建省“一五”计划(草案)。
《福建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封面
1955年3月下旬,叶飞在福建省首届妇女代表大会的讲话中号召全省妇女和全省人民一道,更加积极地英勇地支援国防建设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叶飞在省首届妇女代表大会上讲话
1956年11月29日,叶飞接见出席福建省少数民族代表会议的回、满、蒙、高山族代表。
出席福建省少数民族代表会议的福州市少数民族代表
福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新社会的积极性,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此后各项社会事业进步和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1956年1月,福州鼓山高级农业合作社隆重举行成立大会,省委书记叶飞等党政领导同志前往祝贺。
1956年1月18日,福州市491个行业,6640户集体向市人民委员会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市工商联主席刘永业和全体执委及同行业工会副主委240人向福建省、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呈递申请书。到1956年底,全省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福州市完成对手工业改造后,新成立的第二缝纫生产合作社。
福州市私营工商业全行业申请公私合营游行队伍
1956年2月12日,叶飞出席在福州市举行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并接受市人民代表所献的喜报。
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叶飞接受福州市人民代表所献的喜报
(五)社会主义建设(上)——交通与水利水电建设
交通建设
修造厦门海堤连结大陆,既可落实战备任务,又可解决厦门交通发展问题,一举多得。在当时,这是具有超前意识的大胆设想。厦门海堤于1954年10月建成,使昔日封闭的“孤岛”从此成为通达五洲四海的一颗“南国明珠”。
叶飞巡察厦门海堤建设工地
厦门海堤建成通车
1956年建成的鹰厦铁路,是全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结束了福建“路无寸轨”的历史,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泉州籍国画家李硕卿1958年以鹰厦铁路建设实践创作的现代山水画——《移山填谷》,被誉为“中国画新声”,收入在《中国画研究院作品选第一集》。
军民同心修筑鹰厦铁路
《移山填谷》
叶飞对国防公路的建设同样倾注大量心血,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425万多公里,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的营运网络。
民工在漳州到龙岩的公路上紧张施工
《福建日报》关于水陆交通网的报道
叶飞根据战备需要,争取中央拨款支持,在福建兴建了七座军用机场,极大改变了“东南山国”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为提高福建经济内外流通和驻军机动作战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泉州晋江机场
水利水电建设
20世纪50年代,福建开始兴建的水电站和大型水库都注入了叶飞的大量心血和汗水。电力居叶飞亲自抓的三大基础工业之首。古田溪水电站于1956年3月建成发电,是新中国最早兴建的大型梯级水电站之一。
建设中的古田溪水电站
1958年4月24日叶飞到永春县主持召开全民办电现场会议,推广他们兴办水电站、水力站的经验。
山坡上的永春小水电
惠女水库于1958年7月动工,1960年2月,水库大坝工程竣工后,全国妇联发来贺电,用“惠女”命名水库是党和人民对惠安妇女劳动功绩的最高奖赏。
惠女水库
山美水库位于南安市九都镇山美村,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工程,于1958年动工兴建,1972年建成投产,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生命库”和“泉州的生态调节器”。当年为建设山美水库,叶飞多方努力,并亲自写信给国务院负责同志。2014年1月,山美水库入选15个国家重点环保湖泊之一,获得超5亿元的中央资金支持。
山美水库
叶飞当年为修建山美水库致国务院领导亲笔信
1959年夏天,叶飞(右二)视察莆田东圳水库建设工地,了解民工的劳动和生活情况。
工业建设
为了填补福建“三酸两碱”(硫酸、硝酸、盐酸、烧碱、纯碱)生产的空白,在叶飞的主持下,省委、省人委把发展化学工业作为支农的重点。先后在三明建成年产4万吨石灰氮和16万吨联碱的化工厂,在厦门建成全国首创的利用海盐电解生产烧碱的电化厂,在省会建成福州二化和福州抗菌素厂。1965年全省化工产值激增到近3亿元,为后来化工成为福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58年开始建设的三明化工厂
1959年3月建成投产的福州第二化工厂
1956年10月,叶飞主持南平造纸厂开工典礼。19个月后,该厂正式建成投产。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安装、自行制造的大型新闻纸厂。
1958年4月建成的南平造纸厂
1958年6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兴建三明钢铁厂。1959年1月2日,三明钢铁厂一号转炉炼出第一炉样钢。它标志着福建已经进入现代工业发展阶段。
国务院关于兴建三明钢铁厂的正式批复
叶飞巡察三明钢铁厂
1959年9月30日,叶飞接见福建出席全国工交、基建、财贸方面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要求大家鼓足干劲,继续努力,创造更大的成绩。
叶飞在接见工交财贸“双先”代表会上
1961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等来福建视察。叶飞陪同邓小平参观福建工艺美术展览。
1964年9月,叶飞遵照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主持召开省委鼓山会议,作出“在三年调整中全力以赴进行小三线建设”的决定。随后,全省有几十家工厂、数万名职工从沿海地区迁到闽西、闽北,促进了龙岩、建阳、南平、三明、永安、邵武等几个城市的崛起和发展。
农业建设
1956年,叶飞在省委讨论制定《福建农业发展十年规划草案》时就一再强调要发挥山海优势,大力抓好粮食的增产,同时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把多种经济搞起来。他每次下乡都深入田间地头或农户家中,与农民直接交谈,了解情况,总结经验。
叶飞(左)在与农民交谈
叶飞(右)在察看丰收稻谷
叶飞(前)在试用“收割镰”
在科学种田方面,叶飞让农业部门从外省引进“南特号”水稻良种,继而在全省推广仙游农民陆财用“南特号”培育出的早熟、耐肥、不倒伏的新品种——“陆财号”。他还把龙海县黎明大队、福清县音西大队等大面积推广双季稻取得高产的经验树为样板,号召全省农村学习。
1960年2月25日,叶飞在福清县城关公社音西大队麦田察看小麦长势。
龙海县是干旱重灾区,为截水灌流,榜山人民以牺牲自我、保全大局的“龙江风格”,确保了下游农田用水需要,体现出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风格被推广到整个九龙江流域,在全国引起很好反响。
现代京剧《龙江颂》剧照
1958年12月19日,叶飞出席福建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要求各地搞好副业,增加收入,搞好分配,关心群众生活。
叶飞在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讲话
福建的甘蔗、柑桔、荔枝、龙眼、香蕉、茶叶、烤烟、橡胶等经济作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大面积发展。为了解决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叶飞大张旗鼓地向全省推广诏安县走马塘果树上山的经验,有效地促进了荒山绿化、林果茶种植、生态环境保护。
诏安县走马塘林果场
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人民公仆,坚持科学治沙,在长达141公里的海岸线上筑起了绿色长城。1963年叶飞在全省农业先进单位暨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发出学习“谷文昌革命精神”的号召,并在沿海地区推广东山植树造林的经验,形成了全省沿海连绵的防风林带。当时作为主政一方的谷文昌追求的是“潜绩”而不是“显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潜绩”也是最大的“显绩”,专门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谷文昌带头参加植树劳动的场景
发展教育事业
福建省大力开展群众扫盲教育,人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长汀县举办群众师资培训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叶飞及其夫人王于畊(时任省教育厅长兼党组书记)和全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福建教育连续多年获得高考红旗,跃入全国先进行列。至1965年,福建入园幼儿、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中学在校生,每万人口中初高中在校生拥有量等指标都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学在校生15297人,是1949年的四倍多。先后前来参观的15个省市教育代表团,都对福建发展教育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福建省教育工作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摘自《叶飞同志生平》
叶飞(右二)在厦门大学观看卢嘉锡(左二)教授演示教学活动
1958年,叶飞在专题讨论筹办福州大学时作出了“要把福州大学办成南方的清华”的不寻常决策,筹建领导和选调干部的落实他都亲自安排,并亲自选定校址。1962年福大面临解散之际,又是他早已下定的“当了裤子也要把福大办起、办好”的决心使该校免于“下马”,而且越办越成规模。至1965年,福大已建成校舍77043平方米,设有5个系10个专业,藏书40万册,教师有476人,在校学生2000人。
1983年,叶飞(中)在福州大学视察,左为福州大学党委书记皇甫琳。
(六)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56年6月27日至7月13日,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会议认真贯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精神,对福建今后经济建设方略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方针和构想,对福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福建“一大”会场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叶飞出席党的八大,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他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问题,实际是反映了当时党内对于在中国特定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体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所提倡和身体力行的实事求是、不盲从本本条条、不盲从苏联模式的思想作风。
叶飞在八大上的发言
1957年4月23日,省委召开全省宣传工作会议,讨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会上叶飞要求在各方面认真贯彻毛泽东主席的指示。
《福建日报》有关报道
1958年,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主要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和以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为主要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席卷全国,二者互相推波助澜,搞乱了生产关系,破坏了生产力,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中共福建省委为大搞煤铁生产运动召开连城庙前铁厂现场会议的报告
1959年新年伊始,叶飞在省委一届三次会议上作报告,提出把整顿人民公社作为当前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来抓,并付出了初步纠左的努力。
叶飞在省委一届三次会议上作报告
1959年3月10日至21日,叶飞主持召开福建省六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作《整顿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和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3月21日作《对人民公社运动的估计》的总结性讲话。
叶飞在六级干部会议预备会议上传达郑州会议精神和在大会上的报告
1959年5月26日,叶飞在给各地市委书记、厅局党组书记、省委委员的信中提出,水稻过分密植、并丘补苗造成损失,放开肚子吃饱饭的教训,是胜利冲昏头脑,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乱发号施令所造成,内心深为愧疚。建议大家要清醒头脑,要鼓足干劲,抓好当前生产,扩种粮食面积。
1959年6月27日,叶飞在省直、福州市机关处长、科长以上干部大会上作《关于当前经济生活和市场问题的报告》,提出全省要大抓农业生产和夏粮征购工作,并大种蔬菜来解决供应紧张问题。
《关于当前经济生活和市场问题的报告(记录稿)》
1961年1月28日至2月7日,叶飞主持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接着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精神,强调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在农村深入贯彻《十二条》,进行整风整社,彻底纠正“一平二调”和“共产风”。
1961年3月23日,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叶飞闻风而动,身体力行。他的感想和心得,都集中体现在《叶书记在惠安小岞调查几次座谈会上的指示》和当时的两篇调查日记中。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
“我们的调查要从实际出发,遇到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应该从这问题着手,然后进一步发展,联系到其他方面。”——叶飞
《叶书记在惠安小岞调查几次座谈会上的指示》
叶飞的两篇调查日记
1961年5月6日,就食堂问题在南平调查的叶飞给省委写信,5月14日省委转发后,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很多社员主动退出了食堂。
“同群众商量食堂问题,应当坚决地把坚持自愿参加这一句话说在前头,就是应当向群众说明不要有任何勉强,干部自己也不要有任何勉强,这样群众才能够真正说出真心话来。”——叶飞
1961年5月6日叶飞给省委的信
1961年秋,叶飞深入莆田农村调查受灾情况,觉得当地农民利用秋后冬闲向生产队“借地种粮”的办法很好,立即提出“一人一分自留地,冬季自由种一季”的设想,打电话请在福州的常委讨论,如果同意,即迅速通知各地执行。于是,省委作出扩大社员自留地的决定:当年冬种,每户社员可向生产队借地一亩,有条件的可以超过一亩,谁种谁收,归谁所有。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十分拥护,马上行动起来,大种小麦和瓜菜,并取得好收成,不仅缓解了福建粮食紧张的状况,而且还应国务院要求,从福建省调拨1亿斤小麦紧急支持兄弟省。
省委转发的文件
叶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关心部属,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
1962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向中共中央报告,建议撤销1959年“反右倾”时上报的《以江一真同志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报告》。同年11月17日,省委向中央、华东局报告,提出《关于撤销开除地方主义分子黄国璋、林汝楠、许集美、王一平党籍的请示报告》。经中央、华东局批准后,省委即宣布平反。
省委组织部、省委监委《关于甄别纠正错案和农村整风整社运动中组织处理工作的意见》
省委《关于撤销“开除地方主义分子黄国璋、林汝楠、许集美、王一平党籍的决定”的通知》
宣布对江一真、魏金水等人的甄别平反,取消原来的结论和对他们的处分,并恢复他们的名誉和职务。对黄国璋、林汝楠、许集美、王一平4位原中共福建地下党和游击队负责人宣布平反。撤销原来的处分决定,恢复他们的党籍、职务和名誉。——《中共福建地方史(社会主义时期)》
1963年1月19日,叶飞与加强人民公社干部学习班学员座谈,要求认真正确贯彻《农业六十条》,在生活作风上要带好头,真正与群众生活在一起,办好人民公社。
1963年5月14日,叶飞到长乐古槐公社参加田间劳动,16日在该社召开地县社干部座谈会。这次长乐行发现了一个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典型。1964年1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批转团省委《关于长乐县联新大队党支部在社教运动中办俱乐部的报告》,要求各地仿效。
省委批转的《关于长乐县联新大队党支部在社教运动中办俱乐部的报告》
1965年5月,叶飞在大学党委书记座谈会上就学校进行社教和教学改革问题讲话,认为各条战线应根据各自情况贯彻执行,不能照搬农村“四清”的办法,教学改革不要作为一个运动,把成熟的问题集中解决。
《叶书记在大学党委书记座谈会上关于学校进行社教和教学改革的指示》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为纠左更需要学习,早在1952年2月17日,叶飞就亲自担任福建省直属机关学习委员会主任,领导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在学焦裕禄、雷锋的同时,领导全省军民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一个又一个热潮。
1966年3月叶飞接见出席福建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作者单位: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