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于山大士殿修复背后的故事
2020-04-0808-48-28来源: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作者:吴晖 郑锦銮

据悉,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今年将在福州举办,为充分展示福州古厝独特的历史韵味,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新一轮福州古厝保护提升,其中修复完成一批重点文物是此次行动的重点项目。被列入此次保护提升任务清单的省级保护单位于山大士殿已于近日完成基本修复。

1586307108980113.jpg

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吴晖 摄

沿着炼丹井旁的石阶拾阶而上,就是大士殿及其东邻的护国寺、西靠的真龙庵,它们共同构成大士殿古建筑群,气派而庄重。

38423317199397383.jpg


38423317922194356.jpg


38423317266840812.jpg

“此次修复离上一次大修已有30年。”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负责人余郑浩说,“我们接到修复任务时,殿顶上的瓦片损毁严重,漏雨又造成了殿内木构件不同程度腐烂,殿内斗拱、雀替、藻井、彩塑等颜色难辨,墙帽杂草丛生,殿内部分之前重修的构件、建筑不符合中国传统古建筑规制。”

38423318017911201.jpg


38423317183872759.jpg

于山大士殿,原为宋代嘉福遗址,辽改院,清乾隆年间改称“大士殿”,它也是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于山大士殿依山势,自下而上分为前、中、后三进,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已完成基本修复的于山大士殿,目前尚未对外开放,“按原状修复”是此次修复工作遵循的原则。余郑浩介绍,此次对真龙庵、大士殿、护国寺等进行了修缮,解决了漏雨问题,清除了墙帽、屋面杂草,更换了残损屋面构件。他说:“我们按当时古建筑的面貌和残存的痕迹,经过认真、仔细甄别,拆除了在使用过程中因维修、改造、增建,形成的与历史面貌不协调的构筑物,还原了古建筑原本的面貌。同时对残损严重的艺术构件,在其主要构架面貌轮廓还未消失前采取抢救性维修,恢复其健康状态。”

46311747497911393.jpg


1586307462541574.jpg


1586307496639281.jpg


1586307514644818.jpg

在大士殿内的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大殿顶部有精美的藻井,中央有一条鎏金的游龙,藻井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大士殿的建筑、雕梁、藻井豪华,当年在福州十分闻名,在此次修复中,藻井被重新描金并补色,辛亥历史实物“入住”。此次于山大士殿修复十分注重还原古建筑面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8423317143351698.jpg

殿内有久闻大名的乾隆“御题大士出山碑刻”

该碑刻是清乾隆四十四年,闽浙总督三宝上疏得乾隆皇帝恩准后竖立的。碑高3.5米、宽1.59米、厚0.4米。碑上方刻有乾隆御书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碑面阴刻一络腮胡须、双目炯炯的大士(男相观音),只见大士坐于树下,手持净瓶,瓶口飘出一缕轻烟,烟端处显现一尊面目姣好的女相观音。据悉,此碑是研究观音从男相变为女相的有力实物,这在福建是仅有的,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1586307563292102.jpg


1586307590144935.jpg

值得一提的是,在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前,还有一门大炮。它是辛亥革命福州光复的重要历史实物。1911年11月8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复战役在于山打响,起义军在于山山巅安放四门大炮,炮轰清军将军署。此大炮原先在福州其他基建工地被发现。经考证,为辛亥革命福州光复战役中所用大炮,现安放在大士殿。

  (作者单位:福州日报)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