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幼年的家教故事——心无所愧胆气壮
2020-04-1001-58-40来源: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沈葆桢幼年受父母亲和舅舅林则徐的言传身教最多,在沈葆桢追忆母亲林蕙芳的文章《先妣林夫人事略》中,曾记录了一段令他无法忘怀的母教故事。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早年家贫,深受祖、父辈的影响,安贫乐道,临财不苟,处穷不滥。因为父亲和兄弟们在家诵读诗书,林蕙芳深受熏陶,“针纫不去手,而腹有诗书”。

林蕙芳19岁与沈廷枫成婚,沈葆桢是第二子。沈葆桢幼年四、五岁发蒙时,由于家贫,认字读书主要由母亲林蕙芳一手包办,当时林蕙芳每日缝纫织布,补贴家用,同时“未尝一日废儿学”,沈葆桢所读的诗书,都是由母亲亲手抄录而成。由于沈葆桢不习惯死记硬背,难以记住长篇诗文,林蕙芳采取一个字一个字进行逐一讲解释意,先使沈葆桢理解文意,而后能背诵。

48214915355603682.jpg

沈葆桢

沈葆桢出生时体质很差,幼年体弱多病,尤其胆小,甚至于在夜晚听到大门门环响动,或者屋外猫叫,都能被吓得大病一场。对于体弱胆小的幼子,林蕙芳没有如同一般父母那样加倍呵护疼爱,而是另辟蹊径。

根据沈葆桢记载,母亲对他胆小的问题采取的是讲道理的教育模式,沈葆桢曾记述下当时母子对话,可谓十分精彩。

林蕙芳首先问沈葆桢是否仰慕古往今来的忠孝人物,讲述“忠孝不可无胆”的道理,举了很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历经万死一生、百折不回,从而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例子,使沈葆桢知道胆量的重要性。

继而,林蕙芳向沈葆桢讲述了一番颇富有哲理的胆量道理,告诉沈葆桢胆量并非是天生,最重要的是心底无愧,心无所愧则胆气壮,“人莫不有胆,心有所愧则气馁,气馁则胆慑。忠臣孝子,无愧于心,故气盛,气盛故胆壮”。

最后,林蕙芳为儿子出了增大胆量的主意,告诉儿子日后如果遇到心惊胆战的时候,可以尝试扪心自问,是否心底有愧,如果无愧无疚,胆量自然而生。

这种带有心理暗示的办法行之非常有效,林蕙芳特地经常和沈葆桢讲一些鬼神故事,或者遣他到暗处、人少处去办事、取物,以此锻炼他的胆量,暗中观察儿子的神色变化。在母亲的悉心教育、训导下,沈葆桢果然逐渐改掉了胆怯的习惯,一变而为大无畏。

由母亲传授的胆量道理,此后伴随沈葆桢一生,形成了其秉公办事、无所畏惧的行事、为官风格。在后来沈葆桢担任船政大臣乃至两江总督期间,常和身边的官员、幕僚谈起自己在此终生受益:“毁誉听之人,祸福听之天,于此所怵,蔑如也,平生得力以。”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