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诞辰200周年(九):初出茅庐第一功
2020-04-2109-21-08来源:学习强国

  原标题: 纪念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诞辰200周年(九):初出茅庐第一功

  作者:林宇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1871年发生的“琉球事件”为由,正式成立侵台机构——台湾都督府,任命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事务都督,率领3600名官兵前往台湾,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台战争。4月19日,清政府通过英使威妥玛得知日军侵台事件,命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监理各国事务大臣,节制福建镇、道及沿海各省兵轮,同时授予他处理日军侵台事件的军事、外交大权。接到巡台使命后,6月3日,沈葆桢与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会奏《筹办台湾防务大概情形折》,提出“联外交、储利器、储人才、通消息”等保台应急举措,认为通过外交途径使日本能“怵于公论、敛兵而退”为上策;而中国器械不够精良,日本有铁甲船,我们没有,必须储利器,购买铁甲船,多购各种洋枪、巨炮、合膛之开花弹之类;而且要未雨绸缪,要求调遣精兵良将赴台;此外,还认为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并提请批准架设台南至厦门的跨海电线及厦门至福州的陆路电线。

49578358183832639.jpg

沈葆桢加紧战备图(来源:陈贞寿《图说中国海军史》)

1874年6月14日,沈葆桢率舰队出发赴台巡视,在安平接见台湾镇、道各员,发现台湾海防空虚,“无险可守”。于是,又向清廷提出了“理喻、设防、开禁”的“对日三策”,由于“开禁”需等到外侮稍定之后才能逐步实行,因此主张“舌战与预防同时并举”,首先将谈判提到第一位。21日,潘霨、夏献纶奉沈葆桢命令,在日意格陪同下去琅峤敌营,同西乡从道会谈。在通过外交手段与日军周旋的同时,台湾的海防建设也在逐步地推进,沈葆桢提出了下列具体的海防措施:第一,增调轮船。第二,聘请外国工程师在台湾修筑炮台安放西洋巨炮,并运来洋炮20尊、洋火药4万磅、火药3万磅。之后又在屏东东港建造东港炮台,1875年再建旗后炮台扼守高雄港。第三,在海上防务方面,沈葆桢将船政所造的舰船派驻台、澎,以加强台海防护。他对轮船作了如下布防:“扬武、飞云、安澜、靖远、振威、伏波皆兵船也……臣拟派此六号常驻澎湖,随之练习合操阵式。福星一号驻台北,万年清一号拟驻厦门,济安一号拟驻福州,以固门户……永保、琛航、大雅之船本商船也,现派迎淮军并装运炮械军火往来南北……”第四,除了增强水师部署外,在陆军方面,根据日意格建议,台东急需派兵驻扎,决定派“靖远”号运载陆路提督罗大春到台。6月,“扬武”号运载罗部600人,分赴苏澳布防,此外还增募士勇,并请求淮军增援,赴台增援的淮军分布在澎湖及台湾南北。同时,沈葆桢大力开通部落地区的道路,并派员招募台湾少数民族,组成“绥靖军”“安抚军”两支洋枪队。第五,派“长胜”号轮船运载船政学生探测台湾沿海港口地形、海面形势,并搜集日军和港口信息,为军事决策提供可靠情报。第六,为了解决台湾“孤悬海外”的问题,沈葆桢还从西方引进技术,特设军装局、火药局等,并从船政抽调技术人员赴台主持,从此船政的生产技术及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向台湾,为台湾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备战得力,士气民心为之大振,这些措施逐渐推展开来,形成了相当强的声势,使得日军不敢放肆。

日本发动的这次侵台事件,由于遭受到顽强抵抗,加之疾疫流行,日军大部分染疾,日本不得不寻求外交途径。1874年10月31日,签订了解决“台湾危机”的中日《北京专约》。12月底,双方按条约交接办理,日军完全撤离台湾。

福建船政的首次出兵宣告成功,同时船政的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台湾近代化海防建设,船政官员提出的“台湾之险甲诸海疆”等思想,更是引起清政府对台湾海防的重视,开启了台湾近代化海防发展的篇章。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