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纪念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诞辰200周年(八):不贪夜识金银气——沈葆桢的廉洁精神
作者:林宇
沈葆桢一代名臣,廉声远播。“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糜鹿游”,他常以这副楹联律己并教诲子孙。他丁忧归里守制,家居生活很清苦。何刚德《客座偶谈》卷四云:“沈文肃自江西巡抚丁忧归, 鬻字为生计,每书一联,仅润资四百文。及起复后任两江总督,始致书友人,谓:‘今日皮衣方始全备。’”欧阳昱《见闻琐录》载:“沈文肃性格刚正而清廉,巡抚江西,丁忧归家,不名一钱。开‘一笑来’禙肆于宫巷老屋之西,写字度日。自订润格:写对联兼装潢,钱四百枚;写团扇、折扇小楷,每柄四百枚;行书二百枚。无论何人,皆用单款,书姓名三字。”
从沈葆桢家书中也能看出他的精神境界。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闽省光景万难,家中想亦奇窘……儿身体俱好,可勿挂念,惟穷不可耐耳。”“福州百物昂贵,家中何以度日?此间万难支持。”说明他自己身边和福州家中两头日子都很紧。他在给夫人林普晴的信中说:“我目下无能接济,家中事全仗卿极力扶持。现在为景所迫,不能以求人为耻……十数年艰苦备尝,日甚一日。愚拙之人,诚知无以为报。”一再对妻子表达愧疚心情。
沈葆桢手迹(来源:沈丹昆《沈葆桢手迹》)
当时,长子玮庆来信要买轩敞大屋,沈去信反对:“八角楼是沈母所选,费尽心机买来,应安分守此家业;廷枫公已在宫巷另选一厝,没必要再添大厝;内战期间,私自购屋,会使名节两亏。前不久浙江巡抚王有龄之子购屋传为奇闻,名声不佳。买厝须缴产业捐,自家饭食仅够,更难助捐;门面愈阔,则用度益繁。但凡做事,要留有余地。”信的最后还说:“勤俭必不可忘。我貂褂霉烂,尚不敢另做,亦无白锋毛外褂,官亲、家人皆以为耻。无论在江西及京中旧债未清,力所不及,即稍从容,我等省一件衣服,即可救人无数。”
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沈葆桢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江南督署。两年前,他曾留有遗嘱,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我生平荡检逾闲之事,不胜枚举,居官尤多不堪自问者,死后切勿谋以乡贤、名宦上请,增泉下内愧,违者非我子孙。我无善行可纪,身后如行状、年谱、墓志铭、神道碑之类,切勿举办,多一谀词,即多一惭色也。我安于固陋,而无著作之志,身后不得将我疏稿及其他文字妄付传刻,以贻口实。汝等或方为秀才或并未为秀才,丧我葬我,需按照秀才所以丧父葬父者,乃谓之称,亦养志之一端也。我除住屋外无一亩一椽遗产,汝等须各自谋生,究竟笔墨是稳妥生涯。”
沈葆桢遗像(来源:清光绪刊本《名贤手札》)
沈葆桢逝后,代理布政使桂嵩庆为沈处理完后事驰奏朝廷:“殁日,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江苏巡抚吴之炳也奏曰:“……奉身清俭,一如寒素……僚属相顾叹息,市井乡曲之民有下泪者……”顾云著《沈文肃公传》录有:“……领封疆十数载,无一椽一亩之殖。夏日,所治事宜,木榻、布帐、竹枕簟、一蕉扇、一几、官文书数十百束,印泥一、砚一、笔墨一已矣。有最幼女,婿来亲迎,簪珥之属弗具,假之幕缭子。所衣率絮袍、布衩服,近世未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