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州市委旧址现场教学故事之二
相信大家上中学时都学过《刑场上的婚礼》的课文,文中讲述的是周文雍与陈铁军这对相恋已久的情侣,长期投入革命工作,还来不及举行婚礼就被捕,在刑场上他们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将反动派的枪声视作婚礼礼炮从容就义的感人故事。在我们福州,也有一对这样的革命伴侣,他们就是1927年春担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和妇女部长的徐琛余哲贞夫妇。
受周恩来夫妇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徐琛1904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市郊达濠镇一个贫困的小鱼贩家庭。由于家庭贫困,他在母亲的教导下刻苦自学,颇具文才。他因身材高大,15岁就虚报年龄报考小学老师,后在汕头市第二小学教书。徐琛英武挺拔,才干出众,颇善演说,经常在公众场合发表进步言论,宣传革命思想,动员青年师生冲破束缚,走向社会,投身革命,成为当时汕头市教师联合会的骨干和活跃分子。
余哲贞比徐琛小3岁,出生于广东澄海县永平村一个手工业家庭。父亲余昌永打制银器,母亲是家庭妇女,还有一个姐姐,一家四口生活清贫。她出生没多久就举家到汕头谋生。余哲贞小时候特别活泼好动,性格倔强,整天和男孩子一起玩耍,剪短发、不戴耳环。那时候大家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如多学针线活”,可余哲贞不这样,她聪明伶俐,思想进步,强烈要求父亲送她去上学,后来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汕头市女子师范学校。
在参加革命活动时,余哲贞与徐琛相识,共同的人生追求,使双方产生了爱慕之情。旧社会找对象都是通过说媒,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他们选择了自由恋爱,余哲贞还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议,有人说她脸皮厚,不知羞,自己找老公,但她却坚持自己的爱情观。
1925年6月底,余哲贞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徐琛结为夫妻。两人一直是师生中的积极分子,后来在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的教育下,夫妻二人矢志当个职业革命者,一同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底,2人双双加入中国共产党。
撤离福州途中在厦门被特务逮捕
1926年10月,遵照中共汕头地委的指示,徐琛与余哲贞一同随北伐军入闽,徐琛以东路军政治部党务科长的身份,担任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主席,参加了中共福州地委的领导工作;余哲贞以陆军记者的公开身份为掩护,担负福州地委的妇女工作。
当时的福州,虽然国民政府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势力十分强大,革命形势十分严峻,斗争艰巨复杂。在中央特派员王荷波的指导下,徐琛夫妇与方尔灏、蔡珊、陈兴钟等同志大力加强福州党组织建设,福州地委迅速发展到16个党支部、150余名党员,并在闽东、闽北、闽中等地开展了建党活动。
在福州工作时,夫妇二人租住在三坊七巷的安民巷中。1927年3月中,徐琛临危受命,肩负重任,担任福州地委书记后,他的家更成了党组织的一个联系点。
1927年3月底4月初,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反动派开始在福州逐赶惹事,大肆搜捕中共党员。徐琛冷静分析形势,部署应变事宜。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他决定立即组织部分党员撤离福州,并制定了具体计划。当大部分同志都隐蔽或向市郊转移后,徐琛夫妻最后撤离福州通过,本拟通过海路前往广东汕头。2人先到长乐营前镇一农家,第二天,在当地农民护送下前往马尾港,乘英国轮船“海鸿号”前往厦门,再转轮船回汕头。在轮船上,徐琛化名刘丽生,余哲贞化名余贞德。4月12日抵达厦门后,他们急着去找同为广东人的厦门市委组织部长罗扬才,准备商议党组织工作后再返汕头,但他们刚刚上岸,就被特务认出被捕。
5月22日,夫妻俩与罗扬才、杨世宁等共产党员一同被押送到福州。狱中的深夜,被敌人严刑拷打后,徐琛夫妇俩与一些党员同志被关到了一块。看着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爱人,徐琛与余哲贞彼此怜惜地抚慰着对方,用爱的拥抱为爱人疗伤,那场景令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
英勇就义前夫妻俩紧紧相拥
1927年6月2日,徐琛、余哲贞、罗扬才、杨世宁4人被押往福州西门外鸡角弄。在押往刑场的路上,余哲贞视死如归,正气凛然,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沿途群众为之泪下。刑场上,敌人将枪口先对准了徐琛,就在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余哲贞静静地面向刽子手说:“慢!我与徐琛一同入党、一起革命,也要一同为我们伟大的事业捐躯!”说着,她笑着走向丈夫,与徐琛紧紧相拥,然后大声对刽子手们喝道:“开枪吧!你们的枪声就是我们婚礼的鞭炮声!”
根据后人回忆,由于2人长期从事革命工作,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一切从简,并未放过鞭炮和举行仪式。敌人罪恶的子弹同时穿过了徐琛、余哲贞两个年轻的身躯。这对来自广东的革命伴侣,为了革命事业,把他们的鲜血洒在了福州的土地上。那一年,徐琛23岁,余哲贞刚满20岁。新中国成立后,夫妇双双被评为革命烈士。
如今,在这座千年古都中,依然能找到夫妇俩生活的印记。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的安民巷,包括徐琛和余哲贞夫妇当年租住的明清时期老宅在内的房屋,不仅是广大市民游客和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成为福建省文学院讲习所及海峡文学艺术发展中心,成了后人碰撞创作灵感、交流创新心得、发展创作艺术的好地方。
徐琛、余哲贞夫妇的故事悲壮隽永、浩气长存,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誓言,是我们当代共产党员的典范,为我们在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中提供了精神营养;他们将爱情融入远大革命理想中,“不能同日生、却以同时死”,这一壮举,为今天的我们生动诠释了爱情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