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历史上,闽清县有一座山名钟南山,与钟南山院士同名。
据《闽都记》卷二十九记载:“钟南山,距县里许,上有盘谷岩。旧传,有二人裹粮入山,憩草屋下。忽一人自外至,袖中出芋数枚,拨落叶煨以相啖,迟明遂失其处。但见木叶盈尺,题诗其上云:‘偶与云水会,不与云水通。云散水流后,杳然天地空。’”这个传说虽然荒诞,但蕴含此山之神秘,人生之诡谲。
钟南山周围有诸多胜迹,山下的“度仙桥”便是其一。旧传,黄天谷访徐、葛二子于此,并被后者超度成仙。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知县沈源建在桥上加盖一亭。后桥亭俱圯,天顺四年(1460),由教谕马能重修。
在钟南山之阳,是一座德怀庙,庙建于何年,无考,祀一位事闽王王审知、有功于闽的陈姓圣贤。宋绍兴三十年(1160),封陈圣贤为“威惠灵显侯”。在德怀庙前,昔时还建有“山川坛”。
钟南山左翼,建有芹山观,又称“仙源道观”,元末废,明初重建。相传,它为白玉蟾炼丹处。明朝闽都才子徐勃曾到此瞻仰,并写下《过芹山观》诗一首。诗曰:“草树无尘月已新,烧丹曾有白真人。云封石洞仙源杳,流水桃花岁岁春。”(郑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