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诞辰200周年(十二):小者取其才,大者资其望——沈葆桢与北洋舰队指挥官的选拔
2020-05-1409-07-56来源:学习强国

铁甲、钢甲竣事,管驾必取诸出洋诸生,统领则仍宜曾经百战忠勇之大将,小者取其才,大者资其望,切劘久之,自有才望并美者出焉。若枯坐以待,才无可试,望则老矣,求其相辅而行亦万不可得,自强在何日乎?!——沈葆桢

北洋舰队是近代中国建立的一支重要的海上武装,原称为北洋水师,1888年经清政府批准颁行《北洋海军章程》,更名北洋海军,在天津正式成军,是中国第一支具有国家编制的海军舰队,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式番号中带有“海军”二字的军队,在近代史上颇为著名。

51736559899839750.jpg

实力一度居于东亚第一的北洋舰队。(来源: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

北洋舰队的驻防区域主要是在中国北方,即黄海、渤海一带。不过这支地处北洋的海军舰队,和位于福州马尾的船政实际上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关联,更为特别的是,北洋舰队指挥官的选拔,其实得益于原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建议。

北洋舰队的筹建晚于船政舰队,开始于日本侵略台湾事件被平息后的1875年,清王朝为了亡羊补牢、巩固海疆,指令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命令已升任南洋大臣、两江总督的原船政大臣沈葆桢负责南洋海军的筹建。

南、北洋海军筹建伊始,南洋的基础较好,此前已经拥有一支由船政、江南制造局所造舰船组成的舰队——江南轮船,且在原船政提调吴大廷统率下训练多年。相形之下,北洋筹建海军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北洋大臣李鸿章本人对建设海军也毫无经验,向南洋大臣沈葆桢问计,沈葆桢事实上成为了北洋海军建设的幕后智囊。

北洋舰队的正式建设,起步于从英国购买“龙骧”“虎威”“飞霆”“策电”4艘蚊子船,由于自身无专门人材可用,采取借材闽省的作法,其舰长、军官等全部从船政调用,全是船政后学堂毕业生,水兵也全部是由船政帮助在福州一带招募。

随着舰船部队开始组建,李鸿章立即遇到了一个难题,即如何选拔舰队的指挥官。起初,北洋“操江”号炮舰的舰长马复恒曾扮演过类似舰队指挥官的角色,此后船政后学堂毕业的军官张成,以及直隶候补道许钤身,先后被派管理舰队,但均不如意。其中,马复恒没有近代海军教育背景,对海军知识掌握不充分,又没有太深的军旅经验;张成是船政学堂科班毕业,李鸿章嫌其“战事未经,难遽大用”;许钤身则仅仅是略知洋务的非正式文官,对海军事务不通,又缺乏任官资历。

几度换人,都并没有能找到合适的指挥官人选,令李鸿章苦恼不已,乃至影响到李鸿章建设北洋舰队的进度。1879年8月11日,针对沈葆桢日来不断催促北洋尽快购买铁甲舰的建议,李鸿章回信长叹“管带已难其人,统领更无其选”,认为传统的旧式水师将领“虽有阅历,西法茫然不知,又未肯虚心求益”,而船政学堂毕业的专业军官“虽尚可造,而战事未经,难遽大用”,称这就是自己在购买铁甲舰等问题上迟延徘徊的主要原因,“弟所以徘徊四顾,未敢力倡铁甲之议,一无巨款,一无真才也。”

51736560124379844.jpg

对南、北洋海军的筹建作出巨大贡献的沈葆桢。(来源:《沈文肃公手札》)

对此,沈葆桢在1879年8月29日给李鸿章的信中对症下药,围绕北洋舰队的指挥官究竟应当如何选拔,直抒胸臆。

沈葆桢认为,有关海军舰队的指挥官,固然应当选择既有海军专业技能,又具备很深军事任官资历和声望的人员,然而西式海军在中国属于首创,根本没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条件的人选,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必须采取务实变通的选才态度。沈葆桢建议,北洋舰队的指挥官可以选用具有战功、资历,拥有军旅经验,虽然不懂近代海军,但是愿意虚心向学的老将;舰长等技术军官岗位,则必须选择海军专业科班毕业,甚至是有过留学经历的学生,发挥“小者取其才,大者资其望”的效果,以这种新老配合“切劘久之”,未来必然能产生出同时材望兼备的人才。

在信中,沈葆桢还对李鸿章求全责备式的选才态度进行了批评,称如果一定要纠结于非“才望并美”者不用,则不仅不可能凭空找到这样的人才,而且还会因此耽误海防建设,“若枯坐以待,才无可试,望则老矣,求其相辅而行亦万不可得,自强在何日乎?!”

51736519651024383.jpg

按照沈葆桢提议的标准遴选出的北洋舰队指挥官丁汝昌,照片拍摄于1880年在英国纽卡斯尔接收军舰期间。(来源: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

这一番有关海军指挥官人才的议论,是对北洋海军建军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经典名篇,显然对李鸿章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就在几个月后,1879年11月29日,李鸿章向清政府上呈奏片,申请将一位具有很多战功资历,又生性谦和忠厚的淮军将领丁汝昌调用到北洋海防,于12月2日获清政府批准。丁汝昌就此取代许钤身,成为北洋舰队新一任的督操,与船政学堂科班毕业的林泰曾、刘步蟾等专业海军军官,共同组成了“小者取其才,大者资其望”的军官群体。

1879年12月18日的早晨,日出沧海,一艘名叫“丰顺”的招商局轮船驶出天津大沽口,转向南行。船上乘坐的是北洋舰队新任督操丁汝昌,以及船政后学堂毕业的林泰曾、邓世昌、蓝建枢、李和等军官,还有从绿营山东荣城水师营挑拣的两百余名精壮水兵,这支新老组合的队伍奉命前往遥远的英国纽卡斯尔接收新造的巡洋舰,是北洋舰队乃至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走向世界。“丰顺”轮出海后,当晚海上突然飘起片片雪花,就在这一晚,沈葆桢带着对中国海军建设无尽的期望,在两江总督署与世长辞。

此后,沈葆桢提出的新老结合的用人模式被证明极为成功,丁汝昌与船政学堂毕业的军官们相得益彰,保障了北洋海军的顺利成军,北洋海军形成了老将提督丁汝昌主管全局,船政后学堂毕业的总兵林泰曾、刘步蟾掌管舰队事务的配合格局,中国近代海军的军官人才基础就此奠定。又经历了甲午战争的血火洗礼,海军学堂科班毕业的年轻学生也已成了久经战阵的老将。当清王朝重建海军时,船政后学堂毕业的海军军官叶祖珪、萨镇冰被选拔为新一代的海军指挥官,沈葆桢当年所期待的“才望并美”的海军人才梦终于成为了现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